注册
登录
张姓组织
张姓文化
张姓名人
族事活动
新闻资讯
张姓宗族
功德馨苑
祭祖预约
寻亲信息
|
企业风采
|
古迹遗存
|
推荐商品
首页
>> 张姓组织
清明谒张勋墓
时间:2016-11-21 作者: 点击:43473
张勋墓前
□ 张 麒
X
本文作者和张青美(左一)在张勋墓前
处理完江西奉新大华玻纤集团商务之后,专门抽空去谒拜张勋的陵墓。
张勋,“辫子军”首领、张大帅,晚清风云人物。因拥立12岁的溥仪登基,恢复清朝官制,而领“复辟”之骂名几近百年。我因姓张,一干人齐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哂然。但大帅“忠义肝胆”,“孤忠孤愤”,我不否认从人格上是尊敬他的。
陶仙岭上
杉木森森,一片肃穆
张勋墓在江西奉新县冯川镇不远的陶仙岭上。从奉新县城北出发,过潦河桥,南行数公里,即入赤田镇境内。折往西再行千余米,即踏入山界,车行山谷涧道,半小时车程即可入张勋陵墓。以上的行进路线描述,是江西大华玻纤集团同道告诉我的,若没有一辆黑卧车在前面引导,我敢说,我们所乘的高底盘大功率商务车不知要盘桓多久,费多少周折才能找得到
。
时在公元二0一一年的三月三十日,再过几日就是农历清明节。凡沿途所见,一点没有禁烟、寒食的氛围;也没有“清明阴雨”、“路人断魂”的基调。天气晴好,春阳朗照,小村农舍,炊烟袅袅,山谷道旁,红杜鹃分外娇艳。快接近张勋墓的山道,是一个长长的上坡,两边杉木森森。下车缓行,寒春溲溲,让人心头一阵阵地寒彻。
在前面开黑卧车为我们引路的男子,四五十岁模样,姓张名青美,乃张勋的孙辈人。离张勋陵墓不远,张青美打开车门,下车时一脸肃然,躬身与我握手的当口说一声:“谢谢先生专程前来探望!张勋是我的大祖公。”原来,张青美祖父的哥哥——正是张勋。
孤墓五掘
照片上的张勋墓是去年张青美和他的堂侄张阳岳等共同出资重新简单修缮的,包括进出的简易车行通道。张勋的嫡重孙、嫡重孙女(据张青美 说,他们目前居住在青岛)等由于境遇所限,也略有出资。
此地乃风水宝地,墓门望断平川,良田每每,视野极其开阔;墓场依山,山木挺拔葱郁,肃然森严。然忠魂总是难脱黑手,孤坟曾数度被掘。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5月,张勋老家村民发现新整修过的张勋墓右侧一面有2个盗洞,其中一个挖得不深,另一个则约达七八米,我们这次在现场仍能清晰看到盗洞的痕迹。呜呼!试问贪婪如蛇蝎者,你究竟盗得了何物?
是钱财,是玉玺,还是墓主人不知还要背负多久的骂名?
钱财,张大帅是有的,但已给了他的兵佣走卒、给了他六房太太及遗孤,还有生他养他的桑梓乡亲。这些钱财已成了宗族祠堂的残砖瓦砾,庵棚寺院的石墩石柱,私塾蒙堂里打磨过的佝腰老汉,石桥墩上锈蚀的铁钉,艺人工匠的酬赏和许多赣籍学子的川资;玉玺还遗留在紫金城,张大帅是摸也未曾摸过一下;至于那不曾剪下的辫子,也早已腐烂,远远没有他的骂名遗存长久。
当地的百姓和奉新县城的居民至今仍盛传:1923年张勋在天津公馆病逝后,其灵柩于1924年经过几番周折运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灵柩入家乡的当天,人们见抬回来的是9口棺椁,队伍浩荡。9口棺椁必有8个是假的,真的灵柩葬于何地?另外的棺椁里盛装何物?历来留给人们的都是无尽的想象空间、巨大的悬念。
莫非盗墓者的“痴心不改”,正是欲揭开这愈演愈烈的传说神话?
上溯至1924年,自那以后四次盗掘年份非常集中,分别是:
——公元一九六六年文革年间;
——公元一九八九年;
——公元一九九二年;
——公元一九九三年。
正是世纪末物欲横流时代,再就断碑载功勋 是人的内心的无法休止的狂躁、贪婪和仇恨处于鼎盛之时。
的确,张勋墓里别无浮财异宝。即便当初筑墓建园时所用的石牛、石狗、石羊,也是民国石件,按文物专家的说法是“年头不够”;《北洋大臣内阁议政大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奉新张忠武公神道碑铭》也是个断碑,字迹也已残损。深埋于地下红土层的只是张勋的几块稍大片的骨骼,乃去年张青美等后人们亲手捡放的。张青美在墓前亲口对我说:“唉,文革的那次破坏,实在是太历害了!”
盖棺定论?
上百度、谷歌搜“张勋”词条,不下二百万目,而对其臧否讥鸮,则连篇累牍。
复辟矣 !忠勇也!公义乎!煌煌傥论可谓汗牛充栋。
辞别陵墓前,我再一次三鞠躬后,对立于我身后答礼的张青美说:“抽空不妨将民国年间大佬们送的挽联选出若干,立碑于陵墓两旁足矣!”张青美点头称是。
张勋,一位有历史局限性的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固然其政治态度已有“复辟”二字盖棺,但其人格,断不可伺机贬损。这里要引用孙中山先生对其评价的一段话:“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文(指孙文。麒注)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
【张勋】
张勋,1853年出生在江西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其8岁丧母,12岁丧父,15岁入乡宦许振祁家做书僮。25岁时从军。因参加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战功显赫升任总兵。此后他曾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护卫。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911年,张勋升任江南提督。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授张勋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张勋的部队改称武卫前军。但张勋表示仍效忠清室,禁止部下和士兵剪掉发辫,人称“辫帅”。
1917年7月1日,张勋为调解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冲突,领兵入京。并率领康有为等人,拥立12岁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登极,史称“张勋复辟”。7月12日,张勋被段祺瑞的讨伐军打败后逃入荷兰使馆,从此不问政治,深居简出。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天津病故,终年七十岁
。
张勋为人忠诚慷慨,憨厚重义,民国时期北京的江西会馆、南昌会馆都是张勋所建。在京求学的赣籍的很多穷学生,如方志敏、邵式平、张国焘等都曾受其资助过
。
版权所有:张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