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坡遗址
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县城西南隅,遗址东西200米,南北300米,呈长方形,该遗址的南面和西南被五代至明代所修城墙叠压,城墙在该地段保存完好,在遗址的西北500米处城墙外侧有一龙山文化遗址,通称为西水坡古文化遗址。西水坡遗址于1987年4月配合濮阳市修建引黄供水工程时发现,当年5-11月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文物工作队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了科学发掘;1988年3-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专家学者参加了发掘。
西水坡遗址的内涵丰富,前后发掘面积达5000平方米,共开探方123个,发掘有壕沟、房基、窑、灰坑、墓葬、蚌壳摆塑图案。以仰韶文化为主,龙山文化较少,有商周至汉的内容,仰韶文化属后岗类型,且具有北辛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摆塑的龙虎等图案更是具有很大的轰动性和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东周层中发现的阵亡将士埋葬坑,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烈士墓地”。五代古城墙是濮阳城市建设历史的见证,是“澶渊之盟”(宋辽)的见证。
西水坡遗址发掘后,特别是6400年前的蚌塑龙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专家学者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西水坡进行了研究,张光直、邹衡、李学勤、许顺湛等中外著名考古专家都发表过重要研究文章,1995年和2000年两次召开国际性的龙文化学术研讨会,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县城西南隅,遗址东西200米,南北300米,呈长方形,该遗址的南面和西南被五代至明代所修城墙叠压,城墙在该地段保存完好,在遗址的西北500米处城墙外侧有一龙山文化遗址,通称为西水坡古文化遗址。西水坡遗址于1987年4月配合濮阳市修建引黄供水工程时发现,当年5-11月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文物工作队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了科学发掘;1988年3-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专家学者参加了发掘。
西水坡遗址的内涵丰富,前后发掘面积达5000平方米,共开探方123个,发掘有壕沟、房基、窑、灰坑、墓葬、蚌壳摆塑图案。以仰韶文化为主,龙山文化较少,有商周至汉的内容,仰韶文化属后岗类型,且具有北辛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摆塑的龙虎等图案更是具有很大的轰动性和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东周层中发现的阵亡将士埋葬坑,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烈士墓地”。五代古城墙是濮阳城市建设历史的见证,是“澶渊之盟”(宋辽)的见证。
西水坡出土的贝壳图案
西水坡遗址发掘后,特别是6400年前的蚌塑龙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专家学者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西水坡进行了研究,张光直、邹衡、李学勤、许顺湛等中外著名考古专家都发表过重要研究文章,1995年和2000年两次召开国际性的龙文化学术研讨会,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