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就是从这周边开始的,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建立,从考古发掘的裴李岗文化(伏羲时代)、仰韶文化(神农时代)、到龙山文化(五帝时代)、二里头文化(夏朝)、二里岗文化(商朝),在这周边建立的国家有很多,你随意发掘一个文化遗址,很可能就是某个古国的都城遗址。
三皇五帝都邑:
夏朝都邑:
商朝都邑:
周朝都邑:
周初分封的诸侯国:
在河南18个地级市中,几乎每个市县都有那么几个古都。
从北到南,依次为:
安阳:先后为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都城;汤阴县(古称西河):夏朝帝廑、胤甲(孔甲)、帝昊、帝发及周康叔故都。
鹤壁:三朝古都,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殷都朝歌、东西周时的卫国都城顿丘、三家分晋后的二迁赵都城中牟。
濮阳:古称帝丘,先后为颛顼、阏伯、姒相、昆吾、商侯相土、卫国等的都城。范县:陆终第五子顾伯,封于顾(今范县一带)。南乐:仓颉(原姓侯冈)之所在,又史皇氏,西南新乡原阳(古称阳武)为其都城;县内古有昌意城,为黄帝之子昌意所在。
新乡:封丘:古国,姜姓,炎帝后裔,又称封父国、封方。炎帝裔孙名钜,曾为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后代于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为诸侯国,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夏末鸣条之战发生于此,桀败,夏亡。辉县:古为共国,共工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卫辉市:殷商时畿内牧野地,武王灭商,封邶、鄘、卫三国,此地属鄘。成王平武庚叛乱后,邶、鄘并于卫,此地属卫。
焦作:商及西周属畿内地,分属雍、邗、温三国。修武:古有浊鹿城(传说中的涿鹿之战发生地),夏代属冀州覃怀地(国),殷商始筑宁城,名宁邑。《通志·姓氏考略》:“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温县:苏国所在,商朝诸侯国;又名有苏国(氏),苏姓起源地。前身为夏朝时建立的温国。商末,有苏氏助周伐纣,因受赐十二邑建苏国,都城温邑(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商末纣王之妃苏妲己即来源于此。
济源:夏朝,为原地,帝杼都于此;商代,属向国、召国;西周、东周,属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
三门峡:仰韶文化发源地,《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载中的“黄帝铸鼎、驭龙升天”之地;境内有夸父山,湖水北流过桃林(邓林),即传说中的夸父追日,渴死之地。夏商周时,为王朝统治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虢国遗址发掘,1990年、1991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二十多个政权定都或迁都于此。偃师:武王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历史上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宜阳:西周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时为韩国都城。嵩县:炎帝时称伊国,黄帝重孙崇伯鲧在崇高山(今嵩县外方山)治水、筑城、建有崇国;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时期,陆浑戎从甘肃瓜州迁居于此,战国为韩之高都。
郑州:古称亳,西周为管国,秦汉时称荥阳,隋开皇元改荥州为郑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夏、商、管、郑、韩等建都或迁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新郑、新密:仰韶文化中晚期为黄帝有熊之所在,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带;龙山文化中期,为祝融氏之国;夏商时期,为夏都、商都京畿。西周时期,为郐国、密国所在;春秋时期,新郑为郑国都城,战国时期为韩国都城。登封:夏后氏之所在中心区域,禹之所都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
开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八朝古都”之称,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老丘)、战国时期的魏(大梁),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
商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期为燧人氏燧明国之所在;五帝时帝喾高辛氏都于此,后为商族始祖契(阏伯)所封之地;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初都南亳;周朝,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称宋国,都宋城。
周口:历史上多以淮阳为中心建置,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淮阳,古为宛丘,太昊之墟,神农所都之地。夏为豫州之域,殷为虞遂封地,厉(今鹿邑东)系活动中心。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周首封十大诸侯国之一。春秋仍为陈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9年楚灭陈,以陈为县。前278年楚顷襄王徙都于此,为“郢陈”,称“西楚”。秦统一全国后,置陈郡,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陈定都,国号“张楚”。西汉初为淮阳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属豫州刺史部。西晋初沿旧制,武帝合陈郡于梁国,惠帝复置陈郡仍属豫州。
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夏朝,曾建都阳翟(今许昌禹州)。商周时,许地诸侯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昆吾(今建安区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鄢(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等。东汉末,曹操迎献帝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漯河: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有“内陆经济特区”、“中国品牌城市”之称;八千年前贾湖骨笛、龟甲契刻符号即发现于此;龙山文化早期,建有堰子国,为远古帝舜臣皋陶后裔。
平顶山:古为应国(䧹國),黄帝近臣应龙氏之所在;“应、鹰”通假,应国以鹰为图腾,故平顶山又称鹰城。殷商时期,为应、桀所在;西周时,封武王姬发四子姬达为应侯,子孙遂以国为姓。
南阳:古称“宛”,楚文化发源地。夏朝时为“夏人之居(夏禹之国)”;商代为“南乡”,有谢、楚、邓等国;商末,淅川为楚人南下第一站——丹阳所在;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南”,有申、吕、楚、鄀、蓼、邓等国;春秋,大部分入楚,置宛邑;战国,分属楚、韩;秦初,置南阳郡,为全国36郡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驻马店:古称汝南,上古时有柏国、西陵国,为柏皇氏(姓柏名芝,是为皇柏)及黄帝正妃嫘祖(西陵氏)之所在。夏禹时期,境内为蔡地、吕地、挚地和柏皇氏活动地;西周时,分属楚、江、沈、蔡、道、房、柏子等国所辖;东周时(前506)蔡灭沈,后蔡、道、江、房等国均为楚所灭并,柏子国也在春秋末期归楚。
信阳:古称义阳、申州,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扼控江淮,屏蔽中原,有鄂豫皖“三省通衢”之称;其地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商、周之际,境内申、息、弦、黄、江、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侯国,建立中国最早的县制——“息县”并沿用至今,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