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执笔者李立新博士,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河文化》杂志副主编、《河南文化蓝皮书》副主编。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商代宗教的原始记录——甲骨文中所见祭名研究”一项。曾荣获河南省学科带头人称号。习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姓氏根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特有的文化资源。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和血脉之根,中华民族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她的树根深植于中原大地,所以说:中原根深,则华夏叶茂。河南应通过对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宣传、发扬、光大,到达培根、养根的目的,把中华民族的文脉血脉的根养护好,使中华民族枝繁叶茂,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一.姓氏根亲文化是凝聚全球华人强有力的纽带和桥梁姓氏根亲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纵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涵盖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各个层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普及面最广、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桥梁纽带。其一,姓氏根亲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的寻根热持续升温,中华大地出现了根亲文化热,在首届全球根亲文化盛事颁奖大典上,还评出了“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的具体表现。充分挖掘根亲文化优势,可以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搭建一个富有包容性的平台。其二,姓氏根亲文化是扩大中原文化对外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利用河南丰厚的根亲文化资源,凭借其特有的文化亲和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宣传河南,提高河南在海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其三,姓氏根亲文化是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助推器。利用河南的根亲文化优势,开展大公关战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华人企业家到河南投资兴业,促进经贸交流合作,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寻根为纽带,深入挖掘更多的人脉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开放带动主战略的实施,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其四,姓氏根亲文化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抓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球华人的力量。华人华侨漂流在外,故国的一切或已渐行渐远,但是血缘姓氏却把他们与祖地联系在一起。利用根亲文化所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华侨来河南寻根谒祖,通过“寻根、育根、培根”, 加强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可以建立更为广泛和稳定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民族伟大复兴。二.河南历届领导对姓氏根亲文化都极其重视对于河南的姓氏根亲文化资源,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进行了持续的宣传和开发。1.2006年10月23日,徐光春在省八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徐光春书记不仅不遗余力地宣讲中原文化,还出版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文化的力量》等相关著作。他把中原文化细分为18中,其中就包括姓氏文化。2007年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进行了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普查,不仅各地市的调查报告中都涉及到姓氏文化,而且省委统战部还就全省姓氏文化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编制了详细的报告。2.河南省委原书记卢展工2009年履职之初,就马不停蹄地展开全面调研活动,最终发现河南的优势在于区位、农业、人口和文化,2011年,建设中原经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其中确定的五个战略定位之一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河南是文化大省,而中原文化的核心是姓氏根亲文化。河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确定要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3.在2014年河南省新闻界迎新春座谈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专门和媒体负责人探讨了根亲文化的宣传报道。郭庚茂说:河南对华人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根亲。根亲,你的根在这里,当然就有亲了。根在河南,根亲河南,对海外华人很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要打好“华夏之根在河南”这张牌。华夏之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的根、你的祖先在河南,这样的文化和情感,有着正面的向心作用,有着一种联系、一种情感。此后,各大媒体纷纷围绕根亲文化开辟专栏,犹以《河南商报》“我从哪里来”栏目力度最大,影响最广。三.姓氏根亲文化是河南的优势资源河南既是中华民族主要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著名学者许顺湛曾精辟地论述了中华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关系,他说:“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滥觞,至夏商周三代达到第一个高峰,形成“河洛文化”;循此继进,扩展到中原地区,历经秦、汉、魏、晋、唐,至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原大地,源发于河洛故土。河洛文化的内涵包括产生于这一地区的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夏、商、周三代文明,老学、儒学和墨学等中华元典文化,以及此后的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佛教文化等等,此外,在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河图洛书、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中,已隐藏着中华民族精神起源的密码。如此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主流文化,客家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等都渊源于河洛文化。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在中原。狭义的中原指河南,在河南与全球华人根脉关系密切的地方有六:一是河南桐柏县、泌阳县,“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里是“中国盘古之乡”和“中国盘古圣地”,一年一度召开盘古文化节。二是河南淮阳,这里是“定姓氏、制嫁娶”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建都之所,太昊伏羲陵所在地,这里曾一年一度举行“中华姓氏文化节”。三是河南新郑和郑州炎黄二帝巨塑,新郑是“炎黄子孙”公认的始祖黄帝的故里故都所在地,一年一度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位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炎黄二帝巨塑位于黄河之边、邙山之巅,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雕塑,是全球华人寻根黄河、拜谒始祖的不二之选。四是河南内黄县,这里有颛顼帝喾陵,颛顼、帝喾位列“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二帝陵因此也成为了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这里一年一度举办颛顼帝喾陵祭祖节。五是洛阳王城公园“根在河洛”碑和巩义市的河洛汇流处,客家人自称“河洛郎”,认定根在河洛,这两处是客家人的故国家园。六是“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固始县,这里是陈政、陈元光父子,王潮、王审知兄弟,以及郑成功、施琅这些与闽台关系密切的人物的故乡。为数众多的闽台及海外华人有一种“固始情节”,因为在他们的家谱中,均明白无误地记载着祖上来自“光州固始”,固始成为今天大部分闽台人寻根谒祖的目的地。从2009年开始,固始县每两年将举办一次“中原根亲文化节”。除此之外,西华县有女娲城,女娲抟土造人,和伏羲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西平县是嫘祖故里,嫘祖是黄帝正妃,丝绸就是由她发明的。南乐县是发明汉字的黄帝史官仓颉之故里,现存仓颉陵和仓颉庙。河南作为中华姓氏的主要起源地,还是很多姓氏的祖根地,如李姓的祖根地在鹿邑,王姓的祖地在洛阳,张姓的祖地在濮阳,刘姓的祖地在鲁山,黄姓的祖地在潢川,陈姓的祖地在淮阳,林姓的祖地在卫辉市等等。2012年,河南省淮阳县、河南省新郑市、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省开封市、河南省固始县被评为“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河南省郑州市承办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省商丘市承办的商丘国际华商节荣获“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的称号。文献中被称为“三皇五帝”的共有12位,即:伏羲、女娲、燧人、炎帝、黄帝、祝融、共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大都出自中原或主要活动于中原。享誉海外的“客家人”就是由中原人多次南迁形成的,他们的家谱里都记载着祖根在河南的河洛一带。他们操中原古音,习中原古俗,不忘根本,以“根在河洛”为荣。经考证,台湾百家大姓中有76姓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约占占台湾总人口的85%以上。在台湾的100大姓中,有63姓的族谱里均记载着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固始县。所以厦门大学黄典成教授曾撰文指出:“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据河南省社科院的研究发现,河南在寻根方面具有开发价值的姓氏有341个、遗存1098处、河南籍名人2947个。其中,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个中华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因此,可以说,河南是中华姓氏资源第一大省,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中原,全球华人祖根在中原,老家是河南。 四.河南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与联谊情况随着20世纪80年代寻根热的兴起,河南作为姓氏根亲文化资源大省,成为海内外华人主要寻根谒祖的目的地,河南姓氏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河南省目前有五支力量在从事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与联谊工作:一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是河南省的一级法人社会团体,业务主管部门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该学会已成立20周年,是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与联谊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主导者。二是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河南省政协。在省内外主办了13届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一大批河洛文化研究著作。三是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要筹建了郑州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巨塑,成为河南根亲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并召开了一些列研讨会,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四是河南省炎黄姓氏基金会。主要着力于《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的编纂工作。五是河南省华夏姓氏博物馆,是河南省一级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从事华夏姓氏博物馆的规划和筹建工作。多年来,河南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满足海外华人寻根谒祖的需要,河南积极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成为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的主要基地,全国姓氏文化的专家也主要集中于河南,出版了一大批相关著作,特别是由省社科院主持、全省数十位姓氏专家参与编纂的《中华姓氏河南寻根》,共涉及起源于河南的80个姓氏,四卷280多万字,是中原姓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中原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组建了一批姓氏文史研究机构,确立了组织架构。“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1995年正式成立,负责组织和指导全省的姓氏研究工作,后改名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下设40多个单姓分支研究机构。研究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河南姓氏文化的研究和联谊活动。200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组织专家对河南省的姓氏祖根地和名人里籍地进行研究认定,为地方文化宣传和建设提供官方观点。此外,各地还纷纷成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史、姓氏、名人研究机构,为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联谊活动,扩大了河南影响。在对刘、鲁、詹、宋、杨、郭、许、谢、南、张、叶等单姓研讨的基础上, 1996年在郑州召开了“郑州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2003年在郑州召开规模空前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有3000余人参加,把海外华人中原寻根活动推向高潮。2014年,“世界客属第二十七届恳亲大会”在开封成功举办。刘姓、张姓、谢姓、杨姓、范姓、温姓、钟姓等单姓的世界性联谊大会在河南频频召开。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周口中华姓氏文化节、固始中原根亲文化节、内黄公祭颛顼帝喾活动、鹿邑公祭老子活动,无不风生水起,办得有声有色。各地对单个名人的研究也纷纷展开。这些活动都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人参加,增强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四是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不少海外华人通过寻根祭祖活动增加了对祖地的了解,增加了对故土的感情,积极为家乡捐建校舍、医院,修建桥梁公路,修葺名胜风景,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等,促进了家乡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如著名华商宋良豪在祖根地商丘捐资公益事业,多年来已捐资数千万元。旅菲华侨、著名爱国爱乡慈善家黄如论先生捐资3亿元在河南省建设中原文化艺术学院,他还在黄姓祖根地潢川、固始捐建了黄氏大宗祠和根亲博物馆等。五.对策建议进一步挖掘河南的姓氏根亲文化资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1.筹建中华姓氏文化园类似于江西南康所建的“百家姓和谐城”。河南作为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活动地域、中华姓氏的主要起源地,筹建“中华姓氏文化园”最具有合理性。把“中华姓氏文化园”建设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神往的文化之城和寻根拜祖圣地,成为“凡到河南,人人必看”的一大人文景观,成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典范。其主要内容包括:1.三个标志性景观。即一座中华姓氏博物馆,一座大型百家姓文化广场,一座中华姓氏标志榙。2.六个文化研究中心。即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港澳台文化研究中心、中华家谱资料中心、中华姓氏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华姓氏祖根地认定中心。3.一百个姓氏文化分园。按照各姓人口的多少,前一百大姓每姓各建一个姓氏文化分园。小的姓氏依其与某个大姓的紧密联系而附于某个姓氏文化分园。4.十个文化产业配套区。即一个中原民俗风情园、一个大型游乐城、一个演艺会展影视娱乐中心、一条河洛文化商品购物街、一条中原风情餐饮街、一条西域风情酒吧街、一个温泉养生度假村、一个体育健身活动中心、一座五星级酒店、一个高档住宅区。2.编纂《中华姓氏大典》大型系列丛书《中华姓氏全书》主旨是要全方位、多角度、最系统地论述中华姓氏的产生、发展、演变、普及、定形等情况,总结出其形成的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全面论述中华各个姓氏的来龙去脉,梳理其血脉传承,总结其文化内涵。将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经典性于一体的图文并茂的中华姓氏百科全书。3.召开“豫闽台姓氏文化高层论坛” 在姓氏根亲文化中,河南、福建和台湾是三个最关键的关联地区,源流关系十分明晰。1996年,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郑州举办了“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进一步探寻豫、闽、台三地的血脉文脉人脉关系,建议以后定期召开“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并且在河南、福建和台湾轮流召开,深化豫闽台三地之间的文化经贸联系。4.试点成立姓氏宗亲组织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族宗亲观念深入人心,非常强固。多年来,国内外的宗亲组织和宗亲活动非常活跃,但是国内民政部门不允许成立宗亲组织,但对于轰轰烈烈的宗亲活动并不加以禁止,也失于管理。实际上宗亲组织是一个非常好的统战平台,对于海外华人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而世界上中华姓氏的宗亲组织一般总部都设在台湾或者香港。农工党中央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宗亲组织和宗亲活动合法化。是否在这方面首先在河南开展一些试点性的工作,把宗亲这一有利的工具掌握在政府手中,使当下火如荼的宗亲活动在有关职能部门的掌控下健康有序地开展。5.规范引导各地宗祠建设和家谱编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有句古话叫盛世修庙,当今的中国可以说是中国最繁荣昌盛的盛世,所以民间的根亲文化活动一直暗潮涌动、长盛不衰,诸如修祠堂、编家谱、宗亲联谊、寻根祭祖活动非常频繁。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引领这些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使它们向着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可续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