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名人
定了!“黄巾起义”领袖张角是鸡泽人
时间:2023-02-28    作者:王荣安 张双喜     点击:7000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学过中学历史的人对上面的话一定不会陌生,黄巾起义强大的动员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三国演义》首章就写黄巾起义,引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更成为民间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
       你可知道,黄巾起义的领袖、“天公将军”张角是哪里人呢?
祖宗轴子留空位的鸡泽张氏

       冀南名县鸡泽,是著名的千年古县、毛遂故里、辣椒之乡。鸡泽县东北部的吴官营乡在全县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自然村张庄就坐落在吴官营乡,和另一个自然村刘庄合并为行政村刘庄。下文以刘庄(张庄)表示该村。刘庄(张庄)村张氏祖辈传承的一套祖宗轴子上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那就是在祖宗轴子上,多年来留着一大方格,始祖名字一直空白。据张氏后人、现年85岁的张银良说,轴子直到1980年才将空白修复补齐。查看该卷轴,始祖位置现已填充,内容是:“岁次乙丑,一八五,孟春,牛日、隅中,祭角、宝、梁。”
       内容不好懂,翻译过来就明白了:农历乙丑年,公元185年的春天,正月初五,上午(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祭祀张角、张宝、张梁。
       翻看历史,黄巾起义是农历甲子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开始,当年被扑灭,张角身死。张氏祖宗轴子上的记载原来始于张角死后第二年,也就是乙丑年。
       那么,对于这段内容,张氏祖宗轴子为什么长期留白、只靠代代口耳相传呢?
       张银良说,这是因为张角在古代被政治黑暗、豪强跋扈的封建王朝列为“逆贼”,家族怕受到株连,四散逃跑唯恐来不及,哪里还敢将张角兄弟三人名字写上去呢。直到改革开放后,家族重修族谱,才将三人名字填写到了轴子上。
       不仅如此,张氏还有一件事与周边村格格不入。他们过年时候“请神”,别的神都请,唯独没有关公。究其原因,历史上关羽曾经跟着刘备,与三弟张飞一起参与围剿黄巾起义,是张角的敌人。
魂兮,归来!
       明确了张角原来是先祖,刘庄(张庄)张氏后人感到荣耀的同时也十分困惑,一些书籍、报道中将张角写到了邢台市的平乡、宁晋等县,使张角在近2000年后再起争议。

       张角是鸡泽人!这个共识成为刘庄(张庄)张氏族人的信念,他们千方百计搜寻线索,很快就有了好消息。


       ——京华出版社出版、吴樵子主编的《中国通史》,汉朝部分,黄巾大起义章节,明确“黄巾军领袖张角,钜鹿(今河北鸡泽县东北)人”。


       ——辽海出版社出版、苏连营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二编,秦汉史部分,黄巾大起义章节,明确“黄巾军领袖张角,钜鹿(今河北鸡泽县东北)人”。

       著名历史学家的经典著作,在“张角是鸡泽人”方面高度一致。


          ——郭沫若(主编)的历史地图记载,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析巨鹿郡,增设广平郡,今鸡泽县东北的刘庄(张庄)、郭庄村以北、毛官营一带十多个村庄(含毛官营村一带的秦置钜鹿郡),当时区划归钜鹿郡,今为鸡泽县。
       同时,张氏族人还找到了本地历史文化学者关于钜鹿和鸡泽关系的论文。
       根据学者王维生、王炳起、王如社、赵红彦等人的考证,钜鹿就是古巨鹿,治所在今鸡泽。春秋中、后期,鸡泽先属卫国,后属晋国。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晋悼公与九国诸侯会盟于鸡泽(会盟遗址在今鸡泽城东南十五里的旧城营村)。战国时期鸡泽属赵国。秦代时鸡泽属巨鹿郡。汉初为广平县,属巨鹿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析巨鹿郡增设广平郡,鸡泽属广平郡。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广平郡更为平干国。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复为广平郡。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广平郡改为广平国。后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封吴汉为广平侯。十三年(公元37年)广平县属巨鹿郡。清《广平府志》载:“广平置郡始自汉景帝,武帝改为平干国,宣帝复为广平国。至魏晋,或国或郡或县,皆在今鸡泽东二十里。”《元和郡县志》载:“鸡泽本汉广平县地,隋开皇六年于广平城置鸡泽县。”
        东刘庄(张庄)张氏考证,古“巨鹿”即钜鹿,在秦朝以前称大鹿(位于今鸡泽县东北),据《尚书》记载:五千年前古唐国尧禅位给虞舜,就是在这个地方;战国末年,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约前292~235年),把大麓写成“钜鹿”,这就是钜鹿名字的来历。
        钜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政治、军事上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楚汉著名的“钜鹿之战”;东汉末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既发生于此。钜鹿是先属毛,后属卫,晋灭卫后属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赵。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天下九州先分为三十六郡,其中原来赵国就有的钜鹿成为三十六郡之一,治所在钜鹿,自此成为郡的首府。《西汉会要》卷六十四载:“钜鹿郡,战国赵地,汉因之。”
       西汉时期,高祖刘邦称帝后(前204年),于钜鹿东北部置一个南蛮县,隶属钜鹿郡。北魏(公元389年)道武帝拓跋硅改南蛮县旧地为巨鹿县,归钜鹿郡管辖。从此,钜鹿郡与巨鹿县,成为异地而同名的两地方行政区,也就是说今天的巨鹿和古代的钜鹿是两回事。公元445年将巨鹿县并入柏人,公元496年复置南蛮县,北齐废。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文帝杨坚,复置南蛮。大业初(605年),炀帝杨广复南蛮县为巨鹿县沿革至今。钜鹿郡到东汉末在鸡泽境内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之后屡有变迁,遂废。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的钜鹿就在鸡泽。张角为鸡泽人毫无疑问。
       张角地下有知,当可含笑九泉。
       两份权威证书
       张姓是中国著名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
       目前,国内张氏研究最权威的有两家,一是河北清河张氏,一是河南濮阳张氏。
       清河张氏认为,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濮阳张氏认为,张挥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濮阳县)。
       两地张氏对于张挥是张氏始祖的看法是一致的,千百年来,天下张氏最为尊崇的两处“圣地”,一在清河,一在濮阳。

       鸡泽县刘庄(张庄)张氏对于张角的研究,得到鸡泽县张氏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他们于2018年先奔清河、后赴濮阳,详实的历史资料、充分的论证过程,使冀豫两地张氏折服,欣然认定张角为鸡泽人。


        其中,清河张氏“《华夏张氏统谱》编委会办公室”认定:“张角为钜鹿(今河北鸡泽县东北)人”。濮阳张氏“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中华张姓祖根地管理委员会”认定:“张角系鸡泽县人”。
一个疑问的答案
       在中国北方研究家族史,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槐树下移民”。也就是明朝永乐年间,大量山西人迁移到河北等地,其中也包括鸡泽。东刘庄村张氏是不是山西移民呢?
       百姓传说,山西移民到达河北后,受到当地土著居民打击,永乐皇帝下旨“土户不发”,金口玉言之下,河北土著居民一直人丁稀少,鸡泽刘庄(张庄)张氏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一脉单传的现象。
       至今,鸡泽刘庄(张庄)张氏后人脚上也没有山西移民的标志性体征:小脚趾趾甲分瓣。在鸡泽,世代相传毛官营毛氏、程官营程氏、东刘庄张氏等一些姓氏为“土居”,即土著居民。
        按照清河张氏考证,张姓历史上大的迁徙曾有三次。第一次始于西汉末年,第二次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张姓先民由中原及关中地区大量南迁。第三次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到后来蒙古族南下,张姓族人等北方人口不少开始向巴蜀、两淮、东南、岭南地区流移,各成桑梓,遍及全国,之后播及海内外。
       鸡泽张氏族人世代相传,族人最早来自“瓠子口决堤”。根据历史记载,瓠子,为古地名,亦称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据《史记》和《汉书》载: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东郡濮阳瓠子口决口,水入瓠子河,东南由钜野泽通于淮、泗,梁、楚一带,连岁被灾。洪水泛滥达16郡境,相当今豫东、鲁西南、淮北、苏北等广大地区,成灾20余年。为谋生存,濮阳张氏一支向北方迁移,至古巨鹿、今鸡泽落地扎根。
       综合各方面信息可知,鸡泽刘庄(张庄)张氏最早于西汉到达鸡泽,相比“山西移民”,属于地道的“土著居民”。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全国农民斗争蓬勃开展。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钜鹿(今鸡泽县东北)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钜鹿既是黄巾军领袖张角的出生地,也是“黄巾起义”军的发祥地。
祖宗事迹不能忘

       张角,(约145年—184年)“黄巾起义”领袖,角弟张宝、张梁,张氏挥公92代孙,钜鹿(今鸡泽县)人。三人不仅有智慧、有本领,还常常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史称救苦救难活菩萨。

 

       张角通晓医术,建宁年间(168——172),他带着两个弟弟,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上古时期,黄帝划野分州,冀为“九州之一”;大禹治水后,重新划分九州,冀为“九州之首”。河北的简称“冀”就源于此。古代冀州并非今天的河北省县级市冀州市),为穷人治病,颇得百姓信任。在中平年间(172——177),他得到《太平清领书》,根据书中“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是“与天为怨,与地为咎,与人为大仇”的人生六大罪之一等经典学说,和“人无贵贱,皆天所生”的平等思想,在冀州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教义是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人人平等的太平社会为己任。张角为太平道总首领,自称大贤良师;两个弟弟,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张角以民间传统医术到各地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百姓拥护。他派遣八大弟子(张曼成、波才、彭脱、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卜己),周行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 
       张角将道徒分为三十六方(军伍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首领既“渠帅”,统一归“大贤良师”张角指挥。口号“苍天(指汉王朝)已死,黄天(指黄巾军)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确定在甲子(184年)三月起义,推翻东汉政府(苍天)。
       正当起义即将发动的关键时刻,太平道内部叛徒告密,东汉王朝严厉镇压,一千多人都被残酷杀害,汉灵帝下令冀州各郡县悬赏缉拿张角及家人。
       为扭转不利局面,张角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二月,张角星夜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行动,并规定起义军以黄巾缠头为标志,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正式爆发了。三十六方“一时俱起”,史称“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张角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黄巾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他们主张“耕者有其田”,所到之处发动群众夺回被地主豪强霸占的土地,释放被囚的群众,开仓账济饥民。中原大地到处黄巾飞扬,农民军的革命风暴席卷长江南北和黄河两岸。
       冀州告急,颍川告急,南阳告急,一批又一批的奔命驿马疾驰在通往洛阳的官道上,大敌当前汉廷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匆忙拼凑了几十万人的队伍,由皇甫嵩、朱儁、董卓率领。随即调任(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尉和,各地方的大小辟僚(指官吏)和地主联合起来向农民军发起猛烈进攻,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同年四月,黄巾军和东汉王朝军队战略决战。五月,皇甫嵩联合朱儁、曹操两部汉军,三面夹击,大败波才义军,残杀将士数万人。不久,波才部义军余部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彭脱部义军部在西华(今河南西华南),被围歼,东线失败。八月,卜已部黄巾军被皇甫嵩在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苍亭大破,有者被生擒,卜已部被屠杀七千多人。东线另一支义军覆灭。
       十一月,南阳黄巾军失败,南线义军覆灭。
       八月,皇甫嵩接任官军统帅,率主力扑向河北战场。两军在广宗相持。十月,张角病逝。之后,张梁捐躯,广宗失陷。皇甫嵩调转兵锋攻打张宝镇守的曲阳,黄巾军战败,张宝牺牲,十余万黄巾军壮士,惨遭屠杀。河北黄巾军主力被镇压了下去。十一月义军主力失败,北线义军覆灭。
       当代史学家给予黄巾起义高度评价:黄巾大起义是一场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是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第二,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义。第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首次提出了人人平等“、平均”的进步口号。第四,进一步打击了奴隶制残余势力,调整了土地占有关系,土地兼并有所缓和,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黄巾起义”运动,名垂千古,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版权所有:张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