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张志彪会长论弘扬根亲文化的积极意义
时间:2025-03-04    作者:    点击:192


弘扬根亲文化的积极意义

——张志彪接受中国姓氏文创产业论坛组委会负责人的采访


▲张志彪接受采访

四月上旬,濮阳华夏张姓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世界张氏总会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好家风大讲堂总评委张志彪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创产业论坛大会上接受了论坛组委会负责人高静女士的采访。

高 静:根亲文化未见于马列主义经典,为什么新时代要弘扬根亲文化?

张志彪: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中国姓氏文创产业论坛空中课堂中已经作过阐述。之所以在新时代条件下强调弘扬根亲文化,这是因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根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等孝贤文化经典部分的载体;

二、根亲文化是“敬祖宗不敬上帝”,确保中华文明传承发展5000年和奠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

三、根亲文化是抵御异域不良文化对中华文化侵蚀的防火墙;

四、根亲文化是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纽带。

下面我在展开作一介绍:

第一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附着的载体。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边,仁、义、礼等都是经典的内容,而这些文化都是附着在根亲文化上的文化。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这个民族敬上帝不敬祖宗,仁、义、礼这些经典文化就没有着落,无论是家庭、家族、社会还是国家,就没有了根,更没有亲。根亲文化是这些经典文化的载体与归宿,相对于根亲文化体系而言,仁、义、礼等林林总总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都是碎片。

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根亲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5000年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5000年而生生不息,有些人做过好多解读,这一点要放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文化圈里边来研究这个问题。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其他三大文明都中断了,只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尤其是巴比伦文明不仅是文明中断了,文字变了,文化变了,人种也变了,根本找不到巴比伦文明的影子。这个文化根基的差别就是在信仰这方面的差别。中国人是敬祖宗,西方人敬上帝,中国人敬的是人,西方人敬的是神,这就是世界范围内文化根基的最大的分水岭。由于我们敬的是祖宗,所以这就产生了根亲文化。除了中华民族,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既为逝去的先人活着,又为当下自己和后代活着,融家国情怀与一炉,把家风当家业,对自己的家业传承实行“终身负责制”。大家看一看,在我们的文化里边,孝老敬老、夫妻恩爱、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敦亲睦族、阖家欢乐、叶落归根、慎终追远等等,都是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血液中的根亲文化基因,这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具备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这样说,根亲文化源自于家庭,成长于社会,沉淀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第三个方面,根亲文化是抵御异域不良文化对中华文化侵蚀的防火墙。由根亲文化派生的祠堂文化、家谱文化、中堂文化、节庆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吸附性、溶解性和亲和力。异域文化来到中国,最初都排斥中国的节日。排斥中国的节日,就是要排斥中国的文化,他们尤其是不让教徒过中国的清明节、春节。因为我们的清明节是敬祖宗的,他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他们不承认有祖宗,但是到最后,只要这个教派在中国落地以后,不要说是教徒,他们的教主也在过我们的中国节。大家看到,近年来,西方的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好像是西方文化对我们进行文化渗透,但是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历史渊源,就会看出,他们这些节日都是中国根亲文化在西方传播中的一种反射,现在属于一种回流。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大家看一看,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都有超过30亿人次的流动量,这就是根亲的力量,这就是根亲文化最好的传承,也是中华儿女最大的民族信仰! 

第四个方面,根亲文化是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向内发力“修身齐家”的民族,更是一个放眼世界“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根亲文化冶炼出的中国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练内功,向内发力;“厚德载物”就是向外释放,对社会做贡献。现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优秀的中国人,历史潮流已经无法阻挡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让更多的人走出去,让走出去的人不忘根,把亲情永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恒的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根亲文化,搞好根亲文化的传承,是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建立世界命运共同体,既要对我们的根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还要注意兼容并蓄、博取众长,使我们的根亲文化在全世界接上地气,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用我们的根亲文化引领其他文化,形成世界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只要是在根亲文化上能够得到传承发展,我们就是任何一种文化和任何一个民族都打不垮的(掌声)。

转自 中原家风zzb

 

版权所有:张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