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个访问者!]
网站首页
张姓组织
祖地组织
世张组织
各地组织
张姓文化
始祖文化
学术研究
家风文化
祠堂文化
古迹遗存
艺苑天地
张姓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名人
族事活动
祖地活动
世张活动
各地活动
公告通告
新闻资讯
祖地资讯
各地资讯
张姓宗族
宗谱简史
宗祖探源
寻亲信息
功德馨苑
功德榜
聚福池
祈福殿
祭祖预约
网上商城
您的位置:
首页
>> 始祖文化
始祖文化
【张氏】历史上从未衰落的姓氏:张姓
发布时间:2016-10-13 15:19:52 作者: 点击:57403次
[关闭本页]
《说文解字》:“张,施弓弦也,以弓,长声。”
可见,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
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弓矢的发明者。弓箭可是远程杀伤工具(武器),对氏族社会影响极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还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另外,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
(弓箭,古代骑兵额克星)
“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这幅广泛镌刻于各地张氏宗祠的楹联,就诠释了张氏与弓箭、与北斗星的密切关系。
但是,尽管张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但与刘、李、赵三个汉唐宋强盛王朝的国姓相比,人口数量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而今居然排名第三,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个中原因,值得研究。以小编的能力和学识,是无法准确而客观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作一些猜测。
看看现在第一大姓——李姓,历史上先后出现过6个李姓政权,称帝者多达60多个,仅仅一个唐朝,就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开枝散叶,兴旺发达,子孙必众。
而张姓则是个例外。虽然张姓历史上也出过皇帝,建立过“前凉”(五胡十六国之一),但由于地处西北,疆域狭小,又逢五胡乱华,存活时间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尽管不是国姓,但从汉朝起,张姓人才风起云涌,形成了名门望族、家族体系,使同姓人口大量增加。
秦汉时期,张姓还是一个小姓,但汉朝数百年,张姓却牛人辈出,对汉朝乃至中华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比如,政治家汉初三杰的张良,外交家出使西域的张骞,天文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五斗米教(道教)始祖张道陵……当然,汉朝也衰亡也掌握在张姓手中,东汉晚期的“黄巾起义”,敲响了汉王朝的丧钟。
由此,张姓人口数量的增多,与政治影响力无关,靠的是文化影响力,也就是软实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姓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
(一)世界分布
遍布海外,按照人口排序大致是: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张氏、澳洲、北美洲、欧洲、非洲。
(张仪,魏国安邑,今河南濮阳,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图为张仪的影视形象)
(二)中国统计
2015年人口普查统计,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约84,800,000人。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至少有70个张姓子孙。
(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三)起源
1、源于姬姓
(1)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源于改姓而来
(1)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2)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3)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4)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纳西族)
(高山族)
(僳僳族
(藏族)
(四)迁徙分布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
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进入了四川,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显,战争中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再西进甘肃、宁夏等地。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的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人群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唐宋时期,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为宋朝第三大姓。
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为明朝第二大姓。
(张九龄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
(五)郡望
郡望共有26个。
清河郡:汉时设置,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设置,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这支张姓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晋阳(今太原西南),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之族所在。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郡,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张汤。
南阳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彭。
敦煌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县西),此支为东汉太常张奂之族所在。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泾川北),这支张氏为西汉赵王张耳之后。
襄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始祖为张安之。
洛阳郡:在今河南境内。
河东郡:秦设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隋河东郡丞张吒子。
(张居正 ,明朝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始兴郡:三国时设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韶关市南),这支张氏出自西晋司空张华之后。
冯翊郡:三国魏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此支张氏始祖为后汉司空张皓少子张纲。
吴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睦。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河间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这支张氏出自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
魏郡:汉初设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
蜀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成都,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张若。
武威郡:西汉设置,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县东北)。
(张之洞 ,晚清名臣、洋务派领袖之一)
犍为郡:西汉设置,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遵义市),这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谋臣张良六世孙张壮。
沛郡:东汉设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这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睦。
梁郡:汉设置,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汲郡:晋时设置,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西南)。
郡河内:楚汉之际设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高平郡:晋置郡,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
上谷郡:战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张自忠,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六)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
收入了张姓历代名人1741名,占总名人数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3位;
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95%,排在第3位;
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4%,排在第2位;
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58%,排在第2位。
(张大千 ,国画大家)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洪与、姚小红
编辑:邹舟、于伟
分享到:
张姓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93-3318337、17839301999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
地址:濮阳市挥公大道挥公陵园院内 邮箱:
备案编号:
豫ICP备202202424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92802000132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