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个访问者!]
您的位置:首页 >> 张姓组织

张姓组织

全球张氏宗亲心中的圣殿——世界张氏大宗祠
发布时间:2017-6-17 21:47:55    作者:    点击:713327次    [关闭本页]



1.webp.jpg

 中华张姓、族史辉煌!自得姓始祖挥公肇基伊始,瓜瓞延绵,繁荣昌盛,人丁兴旺、逾越亿人,堪称中华巨族著种!其后裔仰祖之德,承祖之志,人才辈出,灿若繁星。历代社稷之臣,精英才俊,与浩瀚历史长河中,演绎出一幕幕精忠爱国,造福黎民,感恩社会的伟大创举,其功德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挥公始祖始制弓箭为人类贡献了首次发明,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赞赏“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药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历代宗祖继承祖志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宗教、艺术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起到了重大作用。

 世界张氏大宗祠是传统中国张氏族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张氏灵魂皈依所在,是张氏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张氏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为弘扬祖德、传承祖志,中华张姓祖根地濮阳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通知要求,并遵照海内外张姓宗亲组织及个人的意愿,根据挥公园现有空间,多方筹措资金,斥巨资人民币2000余万元在挥公大殿西侧建设世界张氏大宗祠。总建筑面积3200平米。

 世界张氏大宗祠,选100位宗祖供奉于此,陪伴着始祖挥公,接受亿万张姓族人瞻仰膜拜,激励后代子孙修德养善,造福社会。

 大宗祠采用先秦建筑风格,恢弘,古朴,简约,大气,墙面色彩选用土黄色,仿照夯土墙色彩,让整个建筑充满了历史感。鸟瞰建筑平面格局呈弓字型布局,与挥公大殿弓形建筑相呼应。建筑主体层高为三层,屋脊高度18米,寓意先秦时期1800年。

大宗祠一层分为大厅和三个展厅大厅两层通高,高度8.7米,气势恢宏,宽敞明亮,中间龙虎张字雕刻在巨幅墙面上,顶天立地。表明张姓同族站在宽敞明亮的空间,用博大的胸怀为社会创造着无限的功绩。张字两侧巨幅对联:“上古挥公伟也,创弓制箭,拯救苍生苦难,固土拓疆钦赐张;世张苗裔状哉,耀祖光宗,承传历史文明,富民强国尽捐功。

挥公时代馆在一楼的北侧:厅内展示着挥公时代都城模型——帝丘城,和时任华夏的帝王颛顼帝的塑像。 颛顼死后,帝喾继位,继位时30岁,建都于偃师一带。后来嫌地理位置偏西,35岁那年迁都顿丘(濮阳清丰)。帝喾死后,与颛顼帝一起埋藏在顿丘城西。现称二帝陵。

 舜帝生于濮阳县徐镇一带,耕作于濮阳县五星乡一带,母亲早逝,后母搬弄是非,弟弟狂傲骄纵,舜却不计嫌恶,待弟弟友善,待父母至孝并勤敏做事,乐于助人。尧帝为了解舜的的才能,将两个女儿嫁舜为妻,观察如何制家。通过十年考察,发现舜能应付各方,就将舜带到都城。尧帝死后,舜接替帝位。濮阳五星乡存有舜帝故里遗址。

 濮阳不但有华夏帝都之称,更有中华龙都之美誉。1987年因开发城市用水工程发现古墓群,其中45号墓主人两侧摆的蚌塑龙虎图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鉴定是我国发现最早,形象最逼真的龙形图案,因此被国内专家誉名为“中华第一龙”。

 名人艺术馆设在大厅后侧展示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电影、电视、戏曲、歌曲、杂技等声像制品,理论研究类、文学类、科技类、军事类、艺术类等图书作品。

 明星企业产品馆设在大厅的南侧展示明星企业的各类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品。

 宗祠二层为100位先贤宗祖像每位先贤宗祖(各地开基祖)像统一制作为大理石材质塑像,塑像下方附其简介,塑像后方附有家风、家训等文化;开基祖塑像身高与实际基本吻合,开基祖像左侧设电子显示屏,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来展示其开基祖事迹、族谱内容、家族介绍等,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开基祖像前方设有跪垫、香炉、贡品,及纸质族谱展柜等,供海内外张姓宗亲及社会各界朋友祭拜瞻仰;开基祖像右侧设有捐款箱;每尊开基祖位总体造价约为5万元。


  

 2017年4月28日,世界张氏大宗祠揭牌仪式在张姓祖根地濮阳挥公陵园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8个省、区、市的张氏宗亲共计2000余人相聚这里,共同见证世界张氏大宗祠的落成。

 世界张氏总会会长张庆信,世界张氏总会名誉主席、原河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张姓委员会名誉主席张世军,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政治部主任(正军职)、少将张东辉,世张总会署理会长、新加坡张氏总会会长张远谟,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礼杰、濮阳市政协副主席张怀玺、濮阳市原组织部长张炳如,濮阳县委书记张宏义,中原石油堪探局原副局长张明功,中华情联谊总会会长张宪舫,台湾桃园市张廖简宗亲会理事长张陆雄,香港张氏总会副理事长张水夏,中国企业家创业联盟主席张卫功,北京张姓研究会会长张兴福,河南省张姓研究会会长张健,世界张氏总会副会长、湖北张氏总会会长张先炳,贵州张氏总会会长张文立,以及海内外张氏宗亲会的会长等出席仪式。


相关链接:

   传统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长存。于是有了家族制度。

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中国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织于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璞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事实上,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家族之长存”对于推动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传统中国人对于宗祠的感情,朴素、淳厚,无可扼制,无法割裂。无疑,宗祠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使后人保持着与祖先心灵的沟通。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读懂了祠堂,也就读懂了宗族文化的真谛。

朱熹在《家礼》中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而且,“或有水盗,则先救祠堂,迁神主遗书,次及祭品,后及家财”。在朱熹时期,祠堂被视为高于一切,为家族命运之所系,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正因为这样,名宦巨贾,豪门望族,均建祠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宗法、血缘观念也应运得以强化。

传统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年轻在外漂流闯荡,就算是千里万里之遥,临到老了,都希望能回到故里,站到祖宗牌位前,跟先人唠嗑唠嗑,对对话,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难言的心事。这样的时候,该有多少追思之念、尘世之想、家园情怀在心头荡漾啊!应该说,爱国家爱民族之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对亲人的爱,哪来对旁人的爱?没有对家族的爱,哪来对民族的爱?

可以说,每一座祠堂背后,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天长日久,延伸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们现在提倡的良好家风,实则就是祠堂文化的流转,家族文化的延伸。曾国藩的田园思想就是基于保存曾氏家族的理想,这种思想非常接近孔夫子的家族制度。曾国藩身居显要,而其致子侄辈的家书中,殷殷切切的,皆是戒奢戒侈的劝导。在一封家书中他写道:“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他所以有此等勉励朴素勤劳之劝告,是因为他从心底希望家族壮大繁荣。

曾国藩以为:大抵仕宦之家,子弟习于奢侈,繁荣只能延及一二世;经商贸易之家,勤勉俭约,则能延及三四世;而务农读书之家,淳厚谨饬,则能延及五六世;若能修德行,入以孝悌,出以忠信,则延泽可及七八世。朴素能令家族繁荣持久,又何尝不能令国家繁荣持久?

诸子各家的家训,皆是如此。“勤勉做事,淳朴为人,崇尚简单生活”,成为最有价值的民族传统。


宗祠和族谱总是分不开的。说到宗祠,就得提到族谱。族谱也叫家谱、宗谱,它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纯正血缘的可靠蓝本,是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简而言之,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毛泽东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在门第等级观念盛行的宗法社会中,族谱是血缘传承世系的重要凭借,也即家族或家庭的档案。一些源起于贫贱之家的宗族在暴发后,往往要攀附名门,冒认祖先,以显示其高贵血统、祖宗的荫德。因此名门望族都强调秘藏族谱,严禁示人,以免同姓异宗族攀附冒认,故而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

家族文化是中国宗祠文化的呈现。家族文化缩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祠堂里的祖训族规,那些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

另一方面,祠堂很好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乡风民俗和建筑特色,实属难得的文化遗存。没有这些具象的东西,传统文化也就少了依附,少了说服力,时深日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陷入文化荒漠也就不是危言耸听了。所以说,祠堂,作为传统中国人心中的圣殿,其相应的文化,自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小视的值得传承的一笔财富。

责任编辑:张文彪




张姓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93-3318337、17839301999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
地址:濮阳市挥公大道挥公陵园院内   邮箱: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424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92802000132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