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个访问者!]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高级编辑张国钦:永远奔跑在新闻工作的大道上
发布时间:2019-8-2 17:22:26    作者:    点击:10683次    [关闭本页]

高级编辑张国钦:永远奔跑在新闻工作的大道

/翟新

微信图片_20190802171533.jpg

 

一直为别人鼓与呼的张国饮没有想到,自己也要被人写一回。

张国,中共党员,重庆永川区新闻社高级编辑。他1954年生于铜梁县联合公社一个贫寒的农家,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38年来,他凭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怀着对工人、高校师生和农民、城市居民的深切关怀,在新闻战线上默默耕耘,从工作至今已向外刊发稿1000多篇(在传统媒体刊发300余篇),其中50多篇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励。他一路走来,勤奋而踏实。

身在矿区  崭露头角

1981年,张国钦从重庆师范专科学校(今重庆文理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原煤炭工业部的直属企业川煤基建公司六处工作,担任该处新闻干事、处广播站负责人和理论干事。在这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尝试写新闻作品,向外投稿。皇天不负有心人,19833月,他的处女作《他呀,心中只有工作》在《通川日报》(今更名《达州日报》)上发表。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86年,他加入了四川省达县地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在这里,他圆了自己的从事新闻工作的理想

在川煤六处工作期间,张国钦主要从事理论工作并任处党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他经常深入到达县地区、重庆仪表总厂、四川泸县等当时全川各个建设工地了解生产情况和领导、职工们的生活情况。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与四川日报社驻达县地区记者站何世勤合作,在当时煤炭工业部主办的《煤炭经济研究》杂志(1985年第12期)发表了《煤矿基建战线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引起了煤炭工业部康世恩部长的高度重视,解决了几个重要问题,煤矿基建队伍大部分职工也结束了大搬迁的历史。一时间,很多人记下了张国钦这个名字。张国钦也越来越意识到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从此,他深入工区、队与工人们一起进渍头、爬脚手架、架高压线的时间更多了。于是,有了他发表在《中国煤炭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报》、《通川日报》上的诸多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有了他与孙和平合作的报告文学《从煤层深处走来的人们》,这篇报告文学于1985年被《巴山文艺》刊用。

由于理论工作和外宣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张国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还被提升为川煤六处机关直属民兵排排长、处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校宣传  成绩卓著

1986年,张国钦被调到重庆师专(今重庆文理学院)任校报副主编、学报编辑和广播站总编,并任学校机关党群党支部书记。虽然当上了官,但是他从不把自己当成“官”。原因是他的老师石天河曾这样要求他:“学而优则‘仕’,错就错在以‘仕’为终极的目的。如果知道‘仕’不是人生的目的,且‘仕’了以后仍然要‘学’,就大致可以无害了。”这些话他铭记至今,并多次主动放弃了”升官”的机会。

张国钦办高校校报、广播站,都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宣传群众,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的传播信息、辅导教学、文化娱乐以及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功能,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他负责办的校报和广播站栏目内容丰富,贴近师生生活,受到当时重庆师专广大读者和听众的喜爱。此外,在张国钦的指导下,当时校报和广播站的通讯员,有不少毕业后成绩卓著,如李劲松、朱林等走上了领导岗位。李劲松任重庆市渝北区《渝北时报》总编辑,李林任四川省古蔺县副县长后又调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工作。有的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几年间,张国钦为党培养出近百名优秀人才。

在重庆师专工作期间,张国钦有20余篇作品被全国教育系统、四川省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和重庆市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重庆市高校校报研究会评为好新闻作品。宣传学校的新闻稿件,在《四川日报》、《教育导报》、《四川青年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重庆日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等刊播的有20余篇,给当时的重庆师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他的传略还被载入了《重庆市报刊总览》和《重庆市广播电视总览》。

脚丈大地    硕果累累

1992年张国钦被调到永川报社(现更名为重庆市永川区新闻社)工作。他,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时刻关注着农村、农业和农民。当时《重庆日报》上有一篇长篇通讯《折断的翅膀》,对重庆所辖区(市、县)农民负担重的情况综合曝了光。此文,多处点到了永川。为此,张国钦多次跑永川农委了解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制定情况,并和他人联合向《重庆日报》发稿。后来,他又写了相关文章向《人民日报》投稿。199352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永川:确定农民负担基数三年不变》为题作了报道,由此结束了永川在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人民日报》无头条报道的历史。从此,张国钦的知名度提高了。19953月,永川报社副总编辑程洪荣率队到江津报社学习、取经,江津报社总编辑封林和张国钦一见面,就满面笑容说:“张头条,您好、您好!”张国钦惊讶地问:“什么头条哟?”封林笑答:“《人民日报》呀!”他在《重庆晚报》上刊发的文章《江水作证“松溉镇”》,使“松溉镇”成了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张国钦常年忙于工作,经常无暇顾及家人。父亲病重时,他未能在床前尽孝,连父亲过世的消息也是别人转告的;母亲过世时,他甚至未能送老人最后一程;妻子病到不能支撑的程度才住进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又转院,孩子只好委托他人照看。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的硕果:自张国钦1981年担任新闻干事、从事新闻工作至今的38年来,他先后在《中国煤炭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新闻战线》《中华儿女·美丽中国》《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等国家级、四川省、重庆市等传统主流媒体上刊发文章3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优秀作品获奖。

而今,这位从农家走出来的新闻工作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的事迹先后被载入了《中国专家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和《共和国功勋人物志》《中国新闻年鉴(2015)》等大型典籍。张国钦还分别受到了迟浩田、许嘉璐、傅铁山、蒋正华、张怀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蒙、张榕明、布赫、王文元、孙孚凌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85月,诗歌作品《稻香村里稻花香》、新闻通讯作品《石龙山文化闪金光铺富路》,分别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部署出版物发行管理司等9部门颁发的“二等奖”、“三等奖”。20125月,荣获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授予的“2011年重庆市科技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20138月,被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授予“首届全国地市报‘优秀记者’荣誉称号”。

在新闻道路上,这位朴实无华、执著奉献的农民儿子虽已退休但仍站在新闻战线上,仍在勇往直前,大步前行。日前,他为永川区中山路办事处君临棠城小区南门与桃花岛社区人和居小区1万多居民呼吁设置过公路斑马线已落实并已划好斑马线。他高兴地说:“这条斑马线的设置,终于使我为两小区1万多居民的安全悬着心的放了下心”。

 

张姓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93-3318337、17839301999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
地址:濮阳市挥公大道挥公陵园院内   邮箱: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424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92802000132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