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挥公大殿平视图 张志彪摄
濮阳挥公大殿鸟橄图 张文彪摄
一、建设背景
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遗址“中华第一龙”(附件2:中华第一龙图腾 )考古发掘期间,专家组组长张忠培(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向濮阳市、县政府提出要深入研究“张姓祖根在濮阳”的课
中华第一龙图腾 张志彪供稿
▼张忠培照片 来自网络
题(附件3:张忠培照片),之后,中国社科院的杨向奎、李学勤、王震中,清华大学的张岱年,北京大学的张政烺、张希清,河南大学的朱绍侯等30多位资深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发表了有关张姓祖根在濮阳的研究成果。1993年,河南省委宣传部拍摄《姓氏源流》电视片,第一集《张姓源流》就在濮阳挥公陵拍摄。1996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出访东南亚把《张姓源流》作为礼品赠送给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新加坡电视台随即进行了播放,一时在东南亚张姓华人圈内引起巨大反响。当年,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星洲日报》社社长、香港《明报》总裁、世界500强企业常青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晓卿率团到濮阳挥公陵寻根谒祖(附件4:张晓卿拜祖照片),并提出成立世界张氏总会,开发建设挥公陵园的动议。
张晓卿拜祖照片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提供
2003年,世界张氏总会在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市成立,濮阳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团参加会议。根据会议决议:2005年“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在濮阳举办(附件5:张晓卿向张建国移交世界张氏总会会旗 ),消息传到国内,立即引起了全国政协、国家侨办、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举办世界性会议的基础要件,濮阳市、县两级政府决定在挥公陵园挥公墓碑前建设挥公大殿。
张晓卿(右)向张建国移交世界张氏总会会旗 张志彪摄
二、创意设计
在挥公陵园建设挥公大殿的消息公布以后,受到了海内外张氏宗亲的热烈拥护和省、市、县文创部门的支持,上百家海内外设计团队建言献策,最后从众多设计样本中选定了由濮阳县政协主席、张姓研究会会长张广恩和濮阳日报社原社长时任濮阳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满飚联合创意的《挥公大殿设计样本》。
设计参数:大殿高20.05米,寓意2005年落成;大殿的96根立柱,象征播迁世界的张姓后裔为国家建设发挥的支撑作用。大殿设计平视和俯视均为弓形,纪念张姓始祖挥公发明弓箭。大殿采用米黄色调寓意上古时期的茅草颜色。大殿的中轴线与子午线方向设定的夹角,是“观弧灵开”弧矢星和南北中轴线的夹角,寓意挥公张弓射天狼的传说。根据这个创意,由濮阳市华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规模布局
挥公大殿投资规模800余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海内外张氏宗亲的捐赠,其中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世界张氏总会创会会长张晓卿捐资110万元人民币。落成后的挥公大殿建筑面积2005平方米,象征着2005年在这里举行世界张氏总会恳亲大会。
挥公大殿正殿大门上方“挥公大殿”四个金色大字和大门两侧楹联“始制弓矢功勋卓著传千古,钦赐张姓苗裔繁昌遍五洲”均由马来西亚张晓卿爵士亲笔题写(附件6:挥公大殿正门 )。正殿正中尊坐挥公威严而慈祥的金身塑像,像高5.96米,底座1.26米。
后墙东侧是8副“挥公功德”浮雕图案,分别记载了挥公“幼年英武”、“观弧灵开”、“始制弓矢”、“射猎鸟兽”、“习武强兵”、“迎(赢)战共工”、“协制历法”和“颛顼赐姓”。后墙西侧是8副“张氏源流”浮雕图案,分别是“首次播迁”、“孝友传家”、“三晋张氏”、“清河世泽”、“百忍家风”、“曲江门第”、“入闽开基”和“海外创业”。大殿东西两侧是张姓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孝友张仲、谋圣张良、纵横家张仪、药圣张仲景、天文学家张衡、布衣贤达张公艺、一代名相张九龄等21位先贤的立体塑像。南墙上方悬挂着张晓卿、张同训等为筹建挥公大殿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功德像。
挥公大殿东殿为“弓箭文化馆”,馆内陈列了历史跨度最长、品种数量最多、质量规格最高的近百具历朝历代的弓箭。价值最高的文物就是在“宋辽大战”中宋军将领张环将“辽军大将萧挞凛伏弩身亡”从而一箭定胜负签订了《澶渊之盟》的连发强弩。更有河南省张姓研究会赠送的金弓9.6米,银箭3.86米的“金弓银箭”,应该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弓箭的发明极大了解放了生产力,人类生产由被动赛跑式狩猎转为主动选择性狩猎,驯化猎物、家庭饲养进入人类生活,人类从游牧走向定居。军事上提高了部落之间的防御能力和作战效率。城市建设上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座真正的城池就是“颛顼之墟”即帝丘城(距濮阳挥公大殿东南约5公里)。由此,张姓始祖挥公被后人誉为造物主和守护神。
挥公大殿西殿是“张姓文化馆”,馆内墙上陈列着50余块带有灯光系统的、图文并茂的文化展板和四组实物展柜。文化馆设有“关爱支持”、“根在濮阳”、“祖地辉煌”、“宗亲联谊”、“祖根情深”、“世张之路”、“精诚合作”、“贡献卓著”等8个部分。展柜分别展出了海内外宗亲组织及个人捐献的族谱、纪念品和张姓文化研究成果等。
挥公陵园南北中轴线大殿北侧依次有挥公墓和墓碑。挥公墓位居“老虎台”,是濮阳地区海拔高度最高点,历史上黄河在挥公墓南北进行26次改道,唯有此地不被水患袭扰,民间传说“龙王没有挥公官大,每次都是绕道而行”。挥公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呈圆型,直径20米,基座高2.6米,顶高5米,墓顶有草坪保护。墓周围修筑宽为8米的环型路,路外围采用毛石浆砌挡土墙,路面用青石板铺设,并设花池,栽植树木花卉。墓南20米为小广场,面积4000平方米,小广场南端安装12步青条石台阶,宽8米。墓碑位于墓南20米处的小广场上,碑身高3米、宽0.76米、厚0.5米,碑阳刻有“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碑阴刻有始祖挥公的生平和功德碑。
挥公陵园南北中轴线大殿南侧是万人祭祀广场,从2001年开始的“中华张姓拜祖大典”等祭祀活动就在这里举行。广场正中央矗立着挥公雕像(附件7:挥公雕像),其材质选用上乘花岗岩雕塑而成,基座高5.15米,像高3.3米。雕像挥公手持弯弓,身挎利箭,目视前方,威武雄壮,再现了挥公的高大形象。雕像基座四周是四幅线刻图案,生动描绘了挥公的巨大功绩和受封得姓的历史,分别是:“始制弓矢”、“射猎鸟兽”、“迎战共工”、“颛顼赐姓”。
挥公雕像 张志彪摄
在挥公大殿弧形圆心处是一个“回音点”,有什么声音都能得到回应,被民间百姓尊为“许愿台”,传说在这里可以向挥公进行“心灵对话”,大凡带着问题来的“信众”都要在这里“许愿,还愿”。
四、社会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奉祖宗的民族。建设挥公大殿是亿万张姓千百年来的梦想,大殿的落成使海内外张氏宗亲有了心灵归宿,尤其是增强了海外宗亲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已经成为中华张姓拜祖大典这个世界知名文化品牌的组成部分。
在2005年挥公大殿落成后,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亲自前来剪彩!
挥公大殿把根亲文化、历史文化融于建筑设计创造独一无二的根亲文化地标,堪称建筑设计方面的精品。国家文物局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题诗祝贺:“濮阳张姓五千秋,源远流长誉九州,挥殿绘成功德著,俯首静观眼底收”(附件8:谢辰生题诗)。更有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先生看了挥公大殿的设计之后,禁不住题诗祝贺:“挥公受姓帝恩多,历代英贤谱壮歌,今日巨笔庙宇,流芳万世功德卓”(附件9:罗哲文题诗)。
作者简介
张志彪,濮阳人。现任北京开放大学家庭教育特聘讲师、中国地名学会姓氏文化委员会特聘专家、世界张氏总会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张姓委员会副会长、濮阳市家风文化研究会会长、华夏张姓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从事根亲文化研究30余年,主要论文有《对根亲文化的哲学思考》、《新时代弘扬根亲文化的积极意义》、《解读张姓起源》、《濮阳张姓根亲文化的10个之最》、《新时代家训、家规、家教和家风的涵义与边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