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承宗亲姓氏文化,起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作用,共圆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通过挖掘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同时赋予姓氏宗亲文化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利用和宣传姓氏宗亲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团结向上的作用,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起到突破转型瓶颈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使人民热爱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需要姓氏宗亲文化。中华姓氏宗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中华姓氏宗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人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的人文、历史、地理的“遗产”。“家谱、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民族融合的表征,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和连续传承性的认同基石。
姓氏家族是社会“德治”的主体。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祠堂成为凝聚族亲的中心点,家谱已成为是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纽带,可以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以家族为中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重要的民族信仰。以姓氏家族来振兴德治,能起到社会“德治”的作用,是化解社会矛盾甚至国际矛盾的润滑剂,使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
二、建议
1、正视姓氏宗亲文化的存在,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统一管理和服务
姓氏宗亲文化、姓氏组织活动都应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下进行,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姓氏宗亲组织的统一管理和服务。简化登记程序,降低姓氏宗亲组织登记门槛,准予姓氏宗亲组织在地方豋记,以便掌握基本情况。实行姓氏宗亲组织的年检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评估制度,推动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
2、将中华姓氏宗亲文化列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挖掘姓氏宗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引导年轻一代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设“中华姓氏学”学科;关心教育下一代,在中、小学开设《姓氏文化常识课》;在大、中专学校开设《中华姓氏文化学》选修课和讲座、讲堂。开设“中华姓氏学”学科,创办“中华姓氏文化学院”。
3、设立 “中华姓氏宗亲”组织的国家级主管部门机构。
建议适时成立一个关于“中华姓氏宗亲”的国家级管理机构,一是对内便于管理和服务,二是对外便于和海外姓氏宗宗组织“对接”。该机构可设在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
4、加强对“中华姓氏宗亲文化”的研究,开展以“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为主题内容的海内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
1)成立“中华姓氏宗亲文化”研究机构,邀请海外华人学者参与,专门研究海内外中华姓氏宗亲组织(文化)的形成、动态与发展,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有利依据。
2)组织政协、社科院、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及民主党派,组成联合调研课题组,对目前姓氏宗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较完善的产业化政策意见、建议,发布《中华姓氏宗亲文化发展报告》。
3)组织专家论证,在北京开发建设“中华姓氏宗亲博物馆”、“中华姓氏名人纪念园”;规化设计,指导建设中华姓氏文化园。
4)在北京举办“弘扬中华全球姓氏宗亲文化高峰论坛暨联亲联谊大会”(全球华人第一届全球代表大会)活动,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邀请海外华人(姓氏宗亲组织)代表出席。举办高峰论坛;中华姓氏宗亲文化研究报告;发表“爱我中华”告全球华人书;祭中华姓氏始祖;向海内外华人(姓氏宗亲组织)侨领颁发“特殊贡献奖”;邀请海外姓氏宗亲代表出席国庆招待会;海内外华人大型文艺演出;制作出版影视、书刊、画册等。
5)设立“中华姓氏宗亲文化节”(简称:姓氏文化节)。定位在“清明节”或“冬至” ;以祭祖为主要内容,可分为:民祭、公祭、国祭,(全球华人)天下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统一战线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集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团结、合作、和谐、和平思想为核心的“统一战线文化”。新时期统一战线涵盖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等不同领域,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统一战线要团结和凝聚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梦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