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亲文化是以根为缘而发生和发展的一种追索族源、血脉相继的文化现象,核心是以儒、道、释相结合的追求仁爱、统一、和谐为主的文化,包含姓氏文化、始祖文化、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丰富内容,有着地缘特征、情感特征、开放特征与和谐特征等显著特点。这种文化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文化,是叶落归根思想在另一种方式上的体现,也与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的伦理观念相符合。
在中国移民史上,自先秦至明清,中原是向南方输出人口的主要根据地和中转地。东南移民中有着永远的“中原情结”,他们对祖地的记忆便是“光州固始”;许多闽台人认同河洛地区是他们的祖地,因而自称为“河洛郎”。历史上中原向南方的多次移民以及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两次入闽,历经数十代,其后裔遍及福建、广东、港、澳、台等地及新、马、泰等国。1981年,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来到河南固始考察闽南方言渊源,并在《河南日报》发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首次明确提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从而揭开了河南根亲文化发展的序幕。
河南根亲文化厚重,使得河南根亲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人文始祖之根。中华民族的十大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少昊、尧、舜、禹,他们的出生地、建都地以及活动空间,很大一部分都在中原。河南可以找到很多人文始祖的遗存遗迹。如淮阳的太昊陵,巩义的浮戏山;新郑的黄帝故里、始祖山,新密的黄帝宫,灵宝的铸鼎原;沁阳的神农山,柘城的朱襄陵;内黄的颛顼、帝喾二帝陵;登封的阳城遗址、启母石等,都是始祖们曾经活动过的地方。
中华姓氏之根。《中华姓氏大典》记载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1834个,所包含的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5%。李、王、张、刘、陈这中华五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2007年公安部公布的中国当代百家大姓,有80个姓氏起源于河南或其中一支起源于河南。
古国古城之根。夏商周三代,河南是古代封国的重要封地。商都在郑州、安阳等地,与商相关的姓氏有67个;郑国都城在新郑,与郑相关的姓氏有145个;卫国都城在淇县、濮阳等,与卫相关的姓氏有163个;宋国都城在商丘,与宋相关的姓氏有227个。中国八大古都中,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四大古都在河南,其中洛阳为九朝古都,开封为七朝古都。
名人名家之根。著名学者丁文江曾对《二十四史》中列有纪传的5700多位历史名人的籍贯进行考证和统计。其中西汉时河南籍名人39人,占同期总数的19%,名列第二;东汉时河南籍名人170人,占37%,名列第一;唐代河南籍名人219人,占17%,名列第三;北宋时河南籍名人324人,占22%,名列第一;南宋时河南籍名人372人,占6%,名列第四;明代河南籍名人123人,占7%,名列第四。汉唐宋明河南籍名人912人,占总数的15.8%,名列第一。河南古代名人中,有酒圣杜康、谋圣张良、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中原历史文化的本质特点是根文化。而构造河南寻根文化的金字塔,就要抓住这个本质,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河南根亲文化的“圣”字品牌。河南是中华文化圣地,洛阳是中华文化圣城,嵩山是中华文化圣山,黄河(河洛)是中华文化圣河,因此,要对博大精深的河南根亲文化,从更高层面上进行定位,叫响寻根文化,实施寻根战略,发展寻根经济,高扬中原文化的“根”文化大旗,以此为纽带连结中原与海外,加快河南走向世界的步伐。要利用根亲文化这一河南最大的文化优势,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大开放力度,并以此发展以根文化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为主干的文化产业,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打造根亲文化的品牌与基地。要围绕伏羲、黄帝、颛顼、帝喾、大禹等人文始祖圣迹,在每年进行集中公祭,以形成轰动效应,并以此为龙头带动相关姓氏的开发,形成始祖品牌、名人品牌、古国品牌、郡城品牌、固始品牌等多个系列的根亲文化品牌,吸引海外华人、闽台人等不同群体到河南寻根,投资兴业。
制定根亲文化发展战略。要建立完善的根亲文化资源开发性的研究体系,实现由分散研究向集中研究的转变,由被动研究向主动研究的转变,由原发性研究向对策性研究的转变;要建立系统的寻根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在寻根战略的总体框架下构筑寻根文物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构想,形成寻根文物的保护与展示体系;要建立特点鲜明的根亲文化对外宣传体系,加大对河南根亲文化亮点的宣传力度;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网络性的海内外华裔联谊体系,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河南的根亲文化,吸引海内外侨胞回祖地寻根创业;要建立紧密配套的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体系,促进以根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
与“一带一路”战略与南水北调工程融合发展。“一带一路”成为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国家战略,南水北调沿线纵贯河南多个重要城市,在河南省内陇海与高广的大十字交叉线上,根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人流、物流、资金流充足,而且较易与其他资源对接,是根亲文化发展的战略重地,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到根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