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个访问者!]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濮阳张姓历史名人 ( 选录)
发布时间:2022-11-3 09:30:13    作者:刘巧云张严凡    点击:2784次    [关闭本页]


挥 公

      《世本》和唐《元和姓纂》记载:“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古史记载,挥公之父玄嚣 ( 即青阳 ) 与中华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之父昌意同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与正妃嫘祖之孙 ( 另一说,挥为黄帝之子 )。黄帝逝世后,颛顼继位,建都帝丘,也就是现在的濮阳。《史记》中说:“帝颛顼,都帝丘东郡,濮阳是也”。挥公自幼生活在清河之阳的顿丘,年长便在帝丘辅佐帝颛顼。他自幼聪颖非凡,夜观天象,从弧矢星受到启发,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出现,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弓箭用于射猎,既减少了野兽伤害,猎物又空前增多,解决了部族缺衣乏食。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位的共工部族,使帝颛顼统治的疆域空前扩大。为嘉其功,颛顼封他为弓正官,亦称弓长,并以职为姓,赐姓张。从此,中华有了张姓,挥公便是中华张姓始祖。


张清丰

       张清丰,隋朝顿丘人。一世清贫,终生操开店房、打烧饼之业;但他善事双亲,孝行为远近所景仰。隋文帝开皇年间,被举为孝廉,但为侍奉双亲终未出仕,乡人愈加爱慕,至唐朝大历七年(772 年 ),朝廷析顿丘、昌乐 ( 今南乐县 ) 之 4 乡置县,因慕其名,遂以清丰之名命县,即今清丰县。


张公艺

       张公艺 (577—676 年 ),台前县孙口乡桥北张村人,生于北齐承光元年,卒干唐仪凤元年,历三朝,寿 99 岁。治家有方,名垂青史。

       张自幼聪慧,有成德之望,博通经史,睿识超人,凝古今化育之功,握家国盛衰之运,以忍修身,礼让齐家,主持族人九百口,九世同居,合家共产,男耕女织,人人殷业,雍睦样和。住房按人划分,衣服统一制作,吃饭共同进餐。《张氏族谱》载 :“盖九世

聚族同居,眷属九百口,住房四百区,依然合产共爨,每旦鸣鼓会食,群座广堂,髫髦未冠,列入别席,内外礼让,上下仁和……”展现了朴素的古代文明。
       张公艺主持的这个家庭,废除了封建宗法家长制度,超俗立异,提倡民主,众举贤人当家,经济上实行平等,形成了这个古老家庭独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乃历经北齐至隋唐,赓续三朝而不衰,立人类历史文明之丰碑。
       张氏家风,师表千秋。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公元 550 年派东安王永乐“诣宅旌表 ",赐匾“雍睦海宗”。隋文帝杨坚于公元 588 年遣大使梁子恭“慰抚其门”,奉匾“孝友可师”。唐麟德二年 (665年 ) 高宗皇帝李治东封泰山,路经寿张,又亲临其第访贤,高宗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张公书百余忍字以呈,唐皇感涕,賜以缣帛”,后回宫御书“百忍义门”。张公艺九世同堂之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录其事,元代编为戏剧上演,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明、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王夫之分别在《史纲评要》和《读通鉴论》中,对唐王访贤作了纪事评论。明代《兖州府志》,清代《山东通志》和中华民国时《辞源》均将张公艺列为历史名人。自仪凤元年张公艺去世后,历代知
县屡建祠堂,以垂扬风范。明山东布政使史学又临邑重修坟墓,勒碑追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公艺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1 年,毛泽东主席接见聊城地委宣传部长司洛路时竟问到张公艺九世同堂事。1957 年毛主席在济南接见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时又问及此事。张公遗风,千秋垂范,世代钦慕。


张文瓘
       张文瓘,字稚圭,唐魏州昌乐 ( 今南乐 ) 人。生于隋大业二年 (606年 ),卒于仪凤三年 (678 年 )。幼年丧父,及长,侍奉母亲,以孝闻名。贞观年间,以明经得第,任并州参军,甚得并州长史李绩 ( 徐茂功 ) 的赏识。李绩常说 :“稚圭是当代的管仲、乐毅,我不如他”。李绩被召入京,张文瓘与属僚二人为他饯行。李绩分别赠给二人佩刀和玉带,唯独不赠文瓘。有人问其缘故,李绩说:“某遇事犹豫不决,所以我赠他一把刀,希望他以后办事干脆果断;某则太放荡,少于检点,所以我赠他一条玉带,希望他经常约束自己。像稚圭这样有才干的人,还用赠他什么呢 ?”后由于李绩推荐,张文瑾升水部员外郎。当时文瓘兄长文琮任户部侍郎,按唐朝规定,弟兄不能同在台阁,文瓘遂出任云阳令。元朔年间,又任东台舍人,累授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井兼知左史事,
与李绩同为朝廷宰相。
       唐高宗欲在蓬莱、上阳、合壁等地建造行宫,又在京师养厩马万匹,调兵遣将,欲征讨四邻。文瓘看到百姓徭役繁重,国家战事太多,人民不得安宁,就上疏说 :“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隋二朝征讨四彝,广修宫阙,第二世就灭亡了,汉武帝末年战争频繁,户口减半。隋朝灭亡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戒。俗话说,制化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不能制于未乱之前,怎能救于既危之后呢 ? 百姓忍受不了痛苦,必然酿成祸害。股紂王失败的例子不远,隋朝就是一个。希望皇上对邻邦和百姓安抚,以免怨声载道。”高宗听信,节减很多人力、资财和战马,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咸亨三年,张文瓘任大理卿,掌管全国司法。上任不久,处理疑案 400 余件。他执法如山,断案公正,被判处抵罪者死无怨言。文瓘常患小疾,狱中禁囚常为之焚香祷告,祝他身体健康。上元二年 (675 年 ),张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囚犯们听说他要调离,
皆垂首哭泣。仪风三年 (678 年 ),文瓘病逝,享年 73 岁,赠幽州都督,谥号“懿”。

       文瓘有 4 子,长子潜,中宗时任魏州刺史;次子沛,任同州刺史;三子治,任卫尉卿;四子涉,任殿中监,皆官至三品。时人谓之“万石君家”。

     张大素,郯国公张公谨次子,学识渊博,是唐代有名的历史学家。龙朔中任东台舍人,兼修国史,著书百余篇,但大多轶失。现已知有《后魏书》100 卷、《北齐书》20 卷、《隋书》30 卷、《隋后略》10 卷、《敦煌张氏家传》20 卷等。后任怀州长史,卒。


张大安
       张大安,大素弟。上元中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 唐初宰相 ),颇有才学,章怀太子李贤曾下令让他与刘纳言等共注《后汉书》。李贤被废为庶人,张大安亦被贬为普州刺史,后改任横州司马,卒。

·张 锡
       张锡,出生于官宦世家。叔张文瓘,唐乾封二年与李绩并相;父张文琮,历任户部侍郎、建州刺史。久视元年 (700 年 ),张锡由天官侍郎参知政事,初为凤阁待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其甥李峤为宰相。太子李贤被贬为庐陵王后,张锡上疏力保,得罪武则天

男宠张易之等人,被下监,又流放循州。神龙中起用为工部尚书,兼修国史。曾任东都 ( 今洛阳 ) 留守。韦后临朝,被诏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出为绛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至卒。


张文收

       张文收,文琮弟,唐初著名音乐家,普音律,著有《新乐书》10 余篇,官至大子率更令。


一 行
       一行,俗名张遂,唐代魏州繁水(今南乐)人,公谨曾孙。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 (683 年 ),卒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年 ),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张遂曾祖张公谨是唐初功臣,祖父张大象官至户部侍郎;父张檀做过陕西武功县令。张遂幼年聪慧好学,过目成诵。尤长于数学、天文学,青年时期便蜚声京城长安,被誉为“后生颜子”。武则天侄武三思慕其学行,欲与交友。张遂深知三思为人,不愿与之交往,又恐其加害,便逃往嵩岳寺出家为僧,改名敬贤,取法名一行。他从高僧普寂禅师和著名文士卢鸿一那里学到不少知识,又先后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和湖北当阳山玉泉寺游学,知识愈加渊博。
       开元年间,- 行被唐玄宗召进长安,从事天文学研究。他潜心天文观测和历法改革,深钻精研,大胆创新,与著名机械师梁令瓒一起研制成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浑天铜仪是在汉代张衡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其精密度与灵活度大大超过了浑天仪。它利用
水力运转,每昼夜自转一周,上列星宿,与天相吻合,另有两个木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辰敲钟,均能按时自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装置,一行重断测定了 150 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恒星运动的人。在对日月和二十八宿等星辰的观测中,一行制定了在全国范国内开展大规模日影测量的方案。为使各个测量点能测出冬至、复至、春分、秋分整个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差,一行亲手创制一种测量天体长度和深度的天文仪器——“夏矩”。经过大规模实地测算,验证了南北各地昼夜长短不同的情况。据此,他提议推行各地不同的漏刻制度。他从各地测得日影的长短,求得了北极出地差 1 度,地上南北差 351 里又80 步的数据,这个距离正好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相当手现在的 132.03 公里。数据虽然不能精确,但这是在一千多年前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测算的。他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却是天文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比世界上第一次有目的的测量子午线一度机长的活动还早 90 年。
       一行在总结历代天文历法的基础上修订成新的历法——《开元大衍历》,共 7 章 1 卷。这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历法。在《大衍历》中,他提出月行白道一周并不回到原处,比原处退回一度稍多的科学论断。《大衍历》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

速度,提出了正确划分节气的方法,对科学解释天文现象,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宋代科学家沈括说 :“《开元大衍历》最为精密,历代用其朔法。”一行还著有《长执历》1 卷,,《古今历书》24 卷,《略例奏章》1 卷。

      《大衍历》编成那年 (727 年 ),一行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不幸与世长碎。唐玄宗闻讯泪洒如雨,令为其树碑,并亲自撰写碑文,追赠一行为“大慧禅师”。


张公谨
       张公谨,字弘慎,唐魏州繁水 ( 令南乐 ) 人。生于隋文带开皇四年 (584 年 ),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 (632 年 ),是唐初著名将领。
       隋时,张公谨为王世充洧州长史,后与制史崔枢归唐,授官检校、邹州别驾,经李绩、尉迟敬德推荐,甚得秦王李世民信任。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嫉妒李世民才能,蓄谋加害,李世民亦欲除掉太子与齐王,但犹豫不决,遂行占卜。恰其时,张公谨自外而入,
目睹此景,将龟甲掷于地说:“事情难以定夺之时才行占卜,今除太子与齐王势在必行,不容置疑,还占卜什么?假如占卜不吉利,难道就此罢休吗?”促使李世民坚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太子和齐王,太子和齐王余部闻知有变,猛攻玄武门。张公谨临危不惧,孤身闭关拒众得胜,以功授左武卫将军,封定远郡公。后与李靖经略突厥,破定襄,擒获颉利,以功受封为邹国公,后改定襄都督,以惠政闻名。张公谨屡向唐太宗陈述时政得失,多被采纳。
       贞观六年,张公谨病逝,唐太宗哀痛失声。有臣上奏太宗 :“今是辰日,皇上哭啼是不吉利的。”太宗说 :“君臣如父子,感情发自肺腑,怎能避讳那么多 !”遂哭祭如常,后追赠张公谨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追改郯国公。

       《旧唐书》赞颂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张公谨时说:“公谨投龟定义,志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张 昭
       张昭,字潜夫,原名张昭远,五代范县人。
       张昭天资聪颖,十几岁通九经,曾拜师于赞皇程生,学习历史编纂,著《三代兴亡论 ),后因战乱,回归故里,躬耕垄亩,侍140·奉老人、曾作文拜谒兴唐尹张宪,经张宪推荐,遂升为监察御史。后被封为北京留守推官,加殿中侍御史。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 公元
928 年 ) 改任安义军节度掌书记。张昭曾私撰《同光实录》十二卷,经西川节度副使何赞推荐,被任命为左补阙,撰写史书,撰《纪年录》二十卷,《庄宗实录》三十卷。受到皇帝器重,封为都官员外郎。当时朝廷日趋奢侈,张昭极力上疏劝谏。后改任职方员外郎、
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后唐末帝清泰年间,张昭改任驾部郎中、知制诰,撰写皇后册文。不久,升为中书舍人。二年后,奉命编写《明宗实录》。书成,升为礼部侍郎,改御史中丞。后改任户部侍郎。经宰相桑维翰推荐,封为翰林学士。后奉诏与吕椅等续修《唐史》。后晋出帝开运二年( 公元 945 年 ),《唐史》脱稿,张昭晋升为尚书右丞。乾佑二年 ( 公元 949 年 ),加封为检校礼部尚书。后周广顺年间,封为兵部尚书。曾撰写梁郢王、均帝、后唐闵帝、废帝、汉隐帝《五朝实录》,存于史阁。恭帝即位,封张昭为舒国公。

       宋初,任吏部尚书,封为郑国公、后改封为陈国公。宋太祖开宝五年 ( 公元 972 年 ) 卒,年七十九岁。著有《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

       昭有二子:秉图、秉谦,皆进士及第,善诗文,多才艺。秉谦官至尚书郎。


张养正

       张养正,明代清丰人,万历乙未 (1595 年 ) 进士,官至九江知府。曾任四川灌县令。当地原来不产棉花,农家妇女不会纺织,百姓穿衣十分困难。他上任后,教导百姓植棉,并备有纺车、织机,令夫人高氏亲手传授纺织技术,使该县少女多会纺织。百姓对其十分感激,把所织的布称做“高姑姑布”,并且家家设有高姑姑长生禄位。


张云亭

       张云亭,字振西,清代清丰张田楼 ( 今清丰县张田楼 ) 村人。宣宗道光辛巳 (1821 年 ) 科武举,壬午 (1822 年 ) 科赐武进土第一甲第一名 ( 状元 )。曾任御前头等侍卫,常以忠义自恃,授官安徽六安营参将、南京中营协镇,曾多次带兵镇压湖南、广西农民起义。


张三甲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光绪丙子年 ( 公元 1876 年 )十月五日生,直隶开州 ( 今河南濮阳 ) 人。1898 年 ( 光绪二十四年 )夺魁,当年去世,享年二十二岁。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武状元。1898 年 (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科,三甲以武举一甲第一名进
士状元及第,初授头等侍卫。由于时势更迁,科举制度已严重滞后于时代。1905 年 ( 光绪三十一年 ) 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联衔奏请立即停止科举。清政府接受呈请,当时谕告全国,“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试、会试一

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文武科举制度寿终正寝。张三甲也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武举的最后一名武状元。


       (本文作者刘巧云,曾任濮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濮阳张姓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之一,后调任市人事局局长、市政协秘书长。张严凡,大学毕业、市林业局干部。)


濮阳网
,赞75

张姓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93-3318337、17839301999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
地址:濮阳市挥公大道挥公陵园院内   邮箱: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424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92802000132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