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个访问者!]
您的位置:首页 >> 祠堂文化

祠堂文化

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清西村张家祠堂
发布时间:2024-8-22 15:39:01    作者:张建军    点击:1814次    [关闭本页]

张挥,号天禄,黄帝之嫡孙,青阳氏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有巨大贡献,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箭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挥姓张。挥公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挥公陵园)。因此,张挥成为天下张姓人的得姓始祖。张氏先祖,自汉留侯张良之孙清河郡太守张典始,历代高官不乏,文臣武将辈出。张氏子孙,所到之处,立祠修谱,颇具影响。

明洪武六年(1373),因战乱和天灾,中原地区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八)。我张氏始祖成爷,遵照明朝皇帝的命令,执行国家“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决策,倚杖扶黎,依依不舍,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千里迢迢,从富庶的山西省洪洞县瓦子坡,迁移到河南巩县清易镇张家楼,筚路蓝缕,开创基业。

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清西村之张家祠堂,据文物部门考证,距今近五百年矣。

1988年,张家祠堂被巩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巩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1218日,张家祠堂被巩义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巩义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1218日,巩义市文物广电和旅游局立文物保护石碑“张家祠堂”于祠堂门前,202310月,张家祠堂被郑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郑州市文保单位。

张家祠堂大门的北边约50米处,原有一处高层气势恢宏的青砖古楼(已毁),附近张氏群居地的自然村称“张家楼村”,俗称张楼,有人把张楼说成“张罗儿”(原巩县有一出版物上曾有此记载)

张家祠堂的布局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结构,总体为深三进、广五间,门前有照壁,殿后有花园。

张家祠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久经沧桑而不衰,历经战乱而不毁,后又经多次修缮。据考证和现存碑文记载,大殿历经多次重修(其中一次重修碑文记载是乾隆41年,即1752),东厢房建于宣统三年(1911),西厢房建于民国九年(1919),大门、临街房、仪门、照壁等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建房碑记在东厢房廊道的墙壁上镶嵌着。其中照壁毁坏后,于1994年又按原型在原地重建。

现在,张家祠堂,雄姿尤在,气势宏大;祠堂坐南面北,南望嵩山,北濒洛水,东西宽20米,南北长54米,占地1080平方米,是如今巩义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祠堂建筑群。

祠堂大门的正前方为一雁翅型照壁,照壁两边共有八块小型石刻,内容为传说中的八仙人物,中心处有九十公分见方的“和合二仙”青石浮雕,构思巧妙,雕工精湛,栩栩如生,石雕中的二仙“寒山”和“拾得”,在“镂空”的树下,一人手捧合盖食盒,一人手举荷叶荷花,两人相依相伴,欢颜顾盼,席地而坐,谈笑风生,脸上嬉笑的酒窝都显露了出来。在石雕的左上部位置,刻有扇面一块,扇面上用行书字体刻着一首诗,并有书写的时间,从右至左,自上而下:“堪笑世人太碌忙,争名夺利在何方。耻食周粟首阳隐,留得青名万古扬。民国三十四年”。此石雕真乃“诗书画雕事”完美的结合,是石雕中的杰作,这是族人在1966年“破四旧”时明智地保存下来,而于1994年重建照壁时又镶嵌上的。照壁前有一花坛,花坛东西长与照壁东西长一样,花坛内种植黄金柏,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大门前上方,是木雕垂花镂空雕饰“凤凰戏牡丹”,两只展翅飞翔的美丽凤凰向上凝视着中间四朵娇艳华贵的牡丹,把牡丹与凤凰放在一起,构成“凤戏牡丹”的吉祥木雕纹饰,寓意:万物欢欣、百鸟朝贺、富贵常在、荣华永驻。大门正上方悬挂着“张氏祠堂”木刻匾额,是河南省书协会员、巩义著名书法家刘成钧老师所书。大门两边是木刻楹联:“登堂怀祖德;处世振家声”,此联为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协会员张惠臣老师所书。刘成钧和张惠臣老师的书法,字体苍劲有力,笔画方润整齐,结构极为严谨。

门洞前两边墙壁上悬挂着“张家祠堂历史概况”和“张氏宗亲理事会组织”等功能性不锈钢牌子。

雄踞大门两旁的一对石狮,威严中透着灵气,严肃中露着微笑,相视守护在祠堂门旁,仿佛告诉后人“民国二十四年,大水涨门前"时的宗亲护祠义举(石狮底座上有文字记载),又仿佛诉说着数百年来河洛大地的沧桑历史。这一对石狮,亦是族人在1966年“破四旧”时夜间暗埋于地下,在1994年修缮祠堂时又重见天日。由于这对石狮年代久远,雕刻精美,是石雕艺术的精品,同照壁上的“和合二仙”浮雕一样,原巩县文化馆曾想作为民间重点文物收藏,均被族人予以婉拒。

大门的西边立有一通卧式碑刻,上面刻的是巩义文化名人康若望老师所写《回郭清西张氏祠堂赋》,赋文大气,用词精美,使人读后,倍感赞叹!

大门两边的石墩上,坐卧着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石狮,仿佛向来人提醒:您跨越门槛,请抬脚慢进。跨过大门门槛,是临街房过厅,过厅上面是木阁楼,木阁楼的四扇雕花朱红色木门朝南开,这里曾是原清易镇人民公社的广播、通讯站。过厅两边是倒坐的临街房,西房是理事会办公室和资料珍藏室,东房是“家风家训展示馆”和图书室。临街房廊柱上悬挂着木刻楹联“龙卧洛水物华天宝:凤栖张楼人杰地灵",此联为中国书协会员、原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张岳永少将所书。

过厅迎面是圆洞门,也就是圆形仪门,俗称二门或月亮门,青砖仪门之上镶有民国时期,洛阳书坛“三驾马车”之一、洛阳“四大才子”之一、有“压塌洛阳”称谓的书法家高祐(字福堂)所书的“清河第”石刻门匾,字体魅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使巩义及周边众多书法名家赞叹不已,并拓片保存。仪门两边悬挂着黑底绿字木刻楹联:“天启儒英祥钟张氏:世传韬略望出清河”,此联为中国书协会员、华北水电水利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张良所书。

仪门的两边各有一个青砖圆券敞开门,门的上部为圆券,门与天井院厢房的廊道相通,减少了人多时的拥挤,方便出入,设计的真妙。圆券门与月亮门之间的北边砖墙上,两边各镶嵌着一只砖雕花瓶,瓶口上部是盛开的牡丹,甚为精美。月亮门两边略上的位置,各有一位砖雕武士,俗称把门将军。这些雕饰寓意,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出入平安,幸福吉祥。

在月亮门之南约二米处,又加了一道木屏风,以关住宅气。人从两边出入行走,以符合《易经》所说的“曲成万物而不易"的原理,也正如孟子所讲的“曲则全”。仪门南的这道隔扇门,是对天井院和大殿的屏障,称“屏门”,屏门是四扇木雕门,中间两扇门是活动门,两边的两扇门是固定门,门脚之下是两只可爱的小石象。石象寓意张氏家族“吉象如意”、“吉象运财”、“太平有象”,“象”与”祥”是谐音吧,构思巧妙。

屏门平常是关闭的,须从两侧的侧门走过,进入天井院,只有贵客到来或是举行重大活动时,才打开屏门。屏门之上有一黑底金字横匾:孝思维则。此内容来自《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大意是:人永远都要讲孝亲敬老,孝顺乃是人生准则。

屏门之南,正对天井,屏门上面是黑底金字的木匾,上写“东西铭”三字。《东西铭》出自于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所写《东铭》和《西铭》(《东铭》和《西铭》的原文内容分别在东西厢房廊道墙壁上悬挂)。张载别称“横渠先生”,创立关学,关学的主旨,集中地体现在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东西铭”木匾两边的木柱上,有一副木刻楹联:世守百忍名训:家扬两铭遗风。此联由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漯河市书协顾问张金业老师所书。

天井院中现存古柏三棵,其中最大一棵位于天井院的西南角,树围有1.5米多,树径约50公分。据家族老人相传,先有柏后有祠,大柏树为根生古柏,此棵柏树为侧柏中的珍奇树种“鸟柏”,中国稀有,世界罕见,据林业专家现场测算,树龄达500年。巩义市林业局立彩石于树旁,上写“侧柏”。位于天井院东北角最小的一棵柏树身有伤痕,俗称“解(xie)怀儿”,距今亦有300余年。谈及树伤,族人总会感慨万千,并思念远方的家人,“卖煤兄弟’的故事就会娓娓道来:

清朝时期的一个初冬,外迁孝义石灰务族人的后裔,到张家楼卖煤,把拉煤的牲口拴在了柏树上(当年祠堂还没有大门和仪门),因卖煤者去联系买家时间较长,牲口饥渴难忍,就啃柏树皮为食,族人发现此事,异常愤恨,要教训卖煤者并让其赔偿。卖煤者回来后,深知犯了大错。突然跑到祠堂大屋的牌位前,跪哭到:列祖列宗,我不孝啊,牲口饥渴啃了咱祠堂的柏树,您饶恕我吧!族人惊讶,问后才知是一家人。不但饶恕了卖煤者,还把饭菜端来让他吃饱,并帮助他把煤卖了。卖煤者回家时,族人纷纷把自家的萝卜白菜往卖煤者的车上送。卖煤者不停地说道:还是一家人亲啊,还是一家人亲.....

天井东西两旁是厢房,这里曾在民国初年做过巩县益窝区清心小学(后更名为益窝区第一小学),建国后,做过医院、粮管所、村仓库等。现在东厢房为“张家祠堂书画艺术展室",里面四面墙壁上悬挂着书画名家的字画。西厢房是“张家祠堂农耕文化展室”,里面摆放着宗亲和乡亲们捐赠的老式织布机、纺花车、做瓦盆轮子、黑陶制品、农具、生活用品等。

东西厢房廊道的外墙壁上部,悬挂有多块外迁张氏宗亲敬送的木匾。

东厢房的南边廊柱上悬挂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张改琴书写的楹联:张弓射天狼武功雄万里;挥笔书锦绣文采耀千秋。北边廊柱上悬挂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书协副主席、巩义书协主席张平均书写的楹联: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西厢房南边廊柱上悬挂着中国书协会员张敬德书写的楹联:敬党爱民明祖志;齐家兴国耀宗功。北边廊柱上悬挂着国家一级美术师张辛甫书写的楹联:养性修身忠诚处事:明荣知耻耕读传家。

天井院之南是石栏杆围起的拜台,拜台北边东西角各植一棵黄金柏,拜台南有大石香炉一只,石香炉南边就是享殿(也称享堂,俗称大殿)廊道,廊道木柱上悬挂着一副黑底金字的木雕楹联:“郡本清河世第传百代;宗源洪洞家声续千年”,这副楹联是据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张海专为我们张家祠堂书写的墨宝而精雕细刻的。张海老师的墨宝真迹将永久珍藏在我们张家祠堂,是我们祠堂的镇祠之宝!

过廊道就是享殿门,享殿门的门框至廊道的木柱之间,竖立有两块巨型的木质扇屏,上面雕刻有金色的造型“麒麟”和“凤凰”,吉祥如意,祥瑞降临。享殿门上的鎏金木匾题有“文魁”二字,是民国年间,密县宗亲张宝定(举人)做县长时,敲锣打鼓来到张家祠堂敬赠,同时,还敬赠有两块虎头木牌和一把芭蕉叶木扇,虎头牌上面写有“肃静”和“回避”字样,竖立在享殿内。

享殿廊道两边木窗之上,悬挂有域内李氏宗亲和王氏宗亲敬送的木匾。两边廊道上的两通石碑,是张氏宗亲理事会竖立的“诫廉碑”和“戒赌碑”。

享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享殿内设龛位,俗称暖阁,里面供奉着张氏先祖的牌位,是整个家祠的核心,棕红色的暖阁雕刻精美,庄严肃穆。暖阁的前面是供桌。暖阁两边的南墙上方,悬挂有我们张氏宗亲理事会和巩义西村镇圣水村张氏宗亲特制的木匾。享殿内的西面地上竖立有三通记载家谱的古石碑碣,其中一通石碑是乾隆四十一年的(距今240余年),享殿内西墙的上方是三块木匾,上刻“张氏家规”、“张氏家训”、“张氏家风”。三块木匾下面悬挂的是家谱石碑的纸质拓片,便于观看。享殿内东面墙上悬挂有素布书写的两面张氏世系图表。

享殿后面是祠堂后花园,种植了四棵“状元红”桂花树、四棵银杏树和两棵柏树,象征着张氏家族人才辈出、勤劳富贵;健康长寿、幸福吉祥:坚韧不拔、感念先祖。

后花园西内墙是本次修缮祠堂的功德碑,南内墙计划布设砖雕饰品,东内墙计划布设书法碑廊等。

盛世修祠,国昌续谱。改革开放,国泰民安。张家楼张氏宗亲理事会本着“爱护文物,缅怀祖德,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宗旨,发动宗亲捐款五十余万元,于2016年春开始,历时四年,修缮祠堂漏雨房屋、增补房脊毁坏的瑞兽瑞禽砖雕、铺设院内石材、恢复被毁木雕、竖立古碑、加固大殿墙基、建设后花园、成立“张家祠堂书画艺术展室”和“张家祠堂农耕文化展室”、家风家训展示馆、安装监控等。

如今张氏祠堂,修旧如旧,古朴典雅,为将来申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悠悠两千年,治国之道代代传。(汉代张子房)

生生千余载,齐家美德岁岁赞。(唐代张公艺)

先祖的雄才大略,值得后代研究学习先人的传世美德,需要我们继承发扬。新时代需要新精神,但不要忘了根;新时代需要搞创新,但不可忘了本。

饮水思源,怀抱祖德。张家后人必将接过先人的旗帜,慎终追远,与时俱进,光耀家族,振兴中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张姓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93-3318337、17839301999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
地址:濮阳市挥公大道挥公陵园院内   邮箱: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424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92802000132号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