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个访问者!]
您的位置:首页 >> 张姓文化

张姓文化

张姓赐姓改姓产生的姓源
发布时间:2025-9-25 17:58:39    作者:张殿兵    点击:19次    [关闭本页]


张姓起源,已为张氏族人所接受的是始祖张挥说,赐姓和改姓以及形成于少数民族中的张姓,都是张姓起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形成了张姓枝繁叶茂,亦为姓源。

一、赐姓

早在先秦时代已有赐姓的记载,不过那时的赐姓仅仅是姓氏起源的一种形式。到了汉代赐姓则特指帝王出于褒奖、恩惠等目的赐给臣民的姓氏。张氏家族在历史上没有建立统一的王朝,因而没有以最尊贵的“国姓”赐姓为张氏的记录。但却有以“张”姓尚武,而赐武将为张姓的记载。据《南诏野史》记载:“诸葛武侯封白子国龙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至十世孙张乐进求,唐太宗己酉(贞观22年,619)封为大首领大将军。”从三国时蜀相诸葛赐姓龙佑那为张姓后,张姓一直统领白子国即“白蛮”。到唐太宗时,才封龙佑那的十世孙张乐进求为大首领大将军。此后在南诏又推行了土司制,就出现了“土司张氏”。云南土司张氏是以白蛮为主体融合其他少数民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白族张氏以及彝族、哈尼族少数民族中张氏之由来。

在云南,张乐进求后裔是很有实力和影响的大家族之一。元代张乐进求后裔张兴,其家世为品甸千户。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军进驻楚雄,张兴首倡率部归顺,并献战马,助攻石砦,因功授云南县土司主簿。自张兴起,世袭传位十二世。

明初朱元璋赐伯颜帖木儿为张姓。伯颜帖木儿,出生于后金曲(今阿尔泰山,一说大兴安岭),蒙古将领,能征善战,以骁勇著称。但与朱元璋作战时败在手下,遂归附明朝。朱元璋佩服他的勇猛,赐姓为张。他的后代一直从军。传至玄孙张晟,官至都督佥事。

明成祖朱棣,赐鞑靼人哈喇尔敦为张氏,并改名为隆善,称张隆善。在“靖难之役”期间,鞑靼人助战有功,哈喇尔敦尤为突出,深受成祖器重。永乐七年(1409)十月,明成祖任命张隆善为北京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又赐女真族将领咎卜为张姓,咎卜,女真人(满族先祖),官女真千户,领兵征战,勇猛异常,名声大振。其事迹传至京师,成祖获悉后,十分欣赏。遂赐姓为张,并改名为志义。随后便任命他为建州卫指挥使,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大城子。四年后,治所又移至今跨吉林、辽宁两省的浑江流域。

明宪宗朱见深,继承了其先辈赐骁勇将领为张姓的传统,赐鞑靼人奴儿为张姓,并改名为友。成化八年(1472)八月,任命张友为金吾卫指挥使。从历代的赐姓为张氏者来看,全都是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并且都受到重用。


二、他姓改张姓

他姓或他族因特殊原因改姓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张姓因为是汉族大姓,常成为改姓人选择的新姓氏。

范姓改张姓。战国时魏国人范雎因得罪大臣魏齐,遭到毒打,为免受其迫害,更姓张,名实禄,西入秦,以功封应侯。

聂姓改张姓。汉武帝时,汉人聂台献出马邑,诱匈奴入塞,西汉设伏兵企图伏击之,结果被匈奴发觉而退去。聂台为避怨仇而改张姓,循居赝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三国魏名将张辽就是他的后代。

高姓改张姓。辽代辽阳渤海族高霸,因在外做官,改姓张氏。其子张佑,孙张匡均为辽代节度使。张匡有两个儿子,长名玄征,次名玄素,都是近代节度使。其后,次子玄素官至户部尚书。玄素之子汝弼为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尚书左丞。汝弼之妹,为金世宗元妃。与玄素同一辈的张浩,字浩然,系张霸曾孙,也是金代显赫异常的大臣,曾为金代宰相,封南阳郡王。其子张汝霖,亦为金代宰相,封芮国公。

汪姓改张姓。明初大将军张德胜的养子,名兴祖,原本姓汪,后从养父改姓张。张德胜战死,追封蔡国公。张德胜的亲生子张宣年幼,遂由兴祖嗣爵。张兴祖嗣爵后,不负众望,他领兵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并数败元军,屡立战功。洪武初年,张宣长大成人,遂袭父爵,被任命为宣武卫指挥同知。与此同时,张兴祖被废封爵,恢复汪姓。后来,汪兴祖之子年幼,便由张宣抚养,直至长大成人。张、汪两家相互扶持,被传为佳话,广为流传。

禇姓改张姓。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后,常山真定(今河北)人禇燕聚众响应,多达万余人。其时博陵张牛角亦率众起义,与禇燕联合。禇燕推张牛角为帅,攻城略地,迅猛壮大。不久,张牛角战死,禇燕被推为领袖,遂改姓为张,以“捷速”过人,被军中称为“飞燕”。后被东汉招降,任命为平难中郎将。曹操占领冀州后,率军归属曹操,被拜为北平将军,封安国侯。其子张方,其孙张融先后嗣承侯爵,成为曹魏时期的一个贵族世家。

胡姓改张姓。原居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的胡太,字长乙,号校圃,元明鼎革之际,迁至安徽桐西乡横峰。明朝初年编户受田时,因寄籍当地大户“清河张氏”户下,改姓张。清雍正二年(1724),张长乙的第十世孙张立远,首次编修《横峰张氏宗谱》,该谱以张长乙为一世族。但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并详载张长乙改姓为张的经过。其后,又以张长乙的五世孙兄弟八人,分为八房。八房之下,又各分若干支。乾隆、嘉庆、道光、光绪以及民国先后五次修谱。该谱旨在联络安徽桐西横峰张长乙更胡为张后之张氏子孙,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不少人主动选择了张姓作为他们新的姓氏。汉唐时期,匈奴、乌桓、羯、高丽、回纥、契丹、蜀地巴族都有大批人改姓张氏。明清以来,东北满族人用张姓代替了他们冗长繁琐的姓氏,以致东北地区的张姓人口突然急剧增加。时至今日,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张姓人,绝大多数是自发改姓而来。

   本文作者张殿兵为安徽阜阳《颍州晚报》社副刊部副主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氏在线》


张姓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93-3318337、17839301999   濮阳县张姓研究会
地址:濮阳市挥公大道挥公陵园院内   邮箱: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424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92802000132号   [关于我们]